推动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与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杭黄毗邻区块(淳安、歙县)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先行区等战略机遇,全面贯彻“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等新型文化旅游发展理念,围绕“一城(徽州古城)一江(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的总体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四极两廊、一体四区、内外联动、全域共进”的歙县“十四五”旅游发展新格局。提升以徽州古城、牌坊群·鲍家花园为核心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发展水平,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域)等。结合省文旅厅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四级联建”和乡村旅游“十百千”创建。积极谋划创建旅游主题展馆、旅游度假区、网红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旅游业品牌。
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公园绿地、校舍操场、社区空置场所等,扩展公共体育设施场所。加快各类体育设施网络的完善和综合利用,推动学校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全县性群众体育活动不少于15项次;提高城乡居民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全县体育人口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县达到《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合格及以上标准的城乡居民(除在校学生)人数比例为90%,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为25%;按照全县总人口0.4%的比例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支持、协助、指导举办好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妇女、职工等各类人群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体育赛事。
专栏11 “十四五”“文旅体”产业融合工程
文化 旅游。依托歙县丰厚的文化遗存、非遗、名人、家训和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融入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集中展陈、文艺创作等手段,提升文化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度。重点推出“街区类文化旅游产品”、“节庆类文化旅游产品”、“场馆类文化旅游产品”、“演艺类文化旅游产品”等。
文化 体育。将文化与体育相结合,通过体育赛事去展现城市文化,用城市的优秀文化去升华体育赛事。持续办好黄山 ·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赛事,重点培育和开发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等文体结合项目。
旅游 体育。推动体育休闲运动与旅游融合,重点以徽州古城、新安江为核心打造一批旅游休闲和康体运动廊道体系。重点推出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石潭、坡山、紫金山、环桃源农业综合体等精品线路。争创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旅游 康养。利用歙县优质生态、中药材基地、新安医学等资源优势,打造高品质的中医药养生、避暑养生、天然氧吧、森林氧吧等绿色康养旅游产品,形成“养性、养生”康养旅游新模式。
第五章 协同推动长三角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突出“融杭接沪”,加快公共服务制度接轨,促进民生共享,提升全县人民在一体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一节 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
加快公共服务和市场体系标准衔接统一,积极向长三角中心区标准看齐。加快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积极推动县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通长三角地区门诊异地就医结算,提高异地就医便利性。推进长三角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不断拓展社会保障合作领域,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设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推进社会保险异地办理,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异地居住人员数据交换和比对,推进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合作。探索建立联合招聘机制,打造长三角公共创业联盟。实现长三角地区国 家综合档案馆异地查档在线出证。深化数据互通共享、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第二节 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提高教育医疗合作发展水平。建立我县与长三角城市群间教育、医疗机构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发展医联体、教育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开展远程医疗、教育、文化服务,推动医师、教师异地挂职,发挥优势服务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交流平台、实现区域间健康医疗大数据共建共享,加强异地就医信息系统建设,扩大直接结算范围,积极研究探索急诊和部分门诊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可行性。
深化旅游合作,统筹利用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依托我县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等与长江、沿海、域内知名河流、名湖、名山、名城等特色资源融合,共同打造一批具有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世界闻名的东方度假胜地。联合开展旅游主题推广活动,推出杭黄国际黄金旅游线等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依托高铁网络和站点,推出“高铁 景区门票”、“高铁 酒店”等快捷旅游线路和产品,依托浙皖闽赣(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合作共建平台,加强与周边省市合作,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依托新媒体及网红传播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与长三角区域文旅产业深度合作。整合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互联互通的红色旅游线路。建设旅游信息库,建立假日旅游、旅游景区大客流预警等信息联合发布机制。探索推出“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旅游护照”等产品,改善游客旅游体验。
推进养老区域合作。长三角地区城市的人口老龄化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养老需求还远未得到满足,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我县来说,通过政策引导,主动承接长三角养老产业转移,通过引进康复辅具设备、康养器械、养老产品“智”造等类型企业入驻当地,支持培育孵化养老产业链。同时,加强与长三角省市养老从业培训的合作,提升养老服务形象。发挥生态、中医药等资源优势,主动与沪苏浙养老投资性和服务型企业共建智慧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加快我县康养小镇等建设,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健康养生基地。
第三节 共建公平包容社会环境
推进高质量平安长三角建设。坚持联动融合、开放共治,加强创新和协作,建立更加完备、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政法系统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新机制,逐步形成“政策措施共商、平台载体共建、风险隐患共防、突出问题共治、政法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公正高效的法治保障。创新完善协调联动合作的区域平安建设体系,拓展社会治理合作范围、建立跨区域社会组织队伍、打造政法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共同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区域法治环境。
共同打造诚信长三角。推动诚信记录共享共用,健全诚信制度,建立重点领域跨区域联合奖惩机制,不断提升各类主体的诚信感受度。加强信用建设区域合作,优化区域整体信用环境。聚焦公共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全域旅游、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实行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息共享互动、惩戒措施路径互通的跨区域信用联合惩戒制度。建设长三角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共享。推动信用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化信用骨干服务机构,打造一批区域性信用服务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