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27日在郁南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郁南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春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极富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郁南昂首迈进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①、市委“248”战略目标体系②和“365”竞标争先体系③,以及县委“345”行动方案④,以推进“百千万工程”⑤为主线,围绕省委确立的“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目标任务,坚定扛起“五年再造一个新郁南”的时代重任,以“头号工程”加快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县镇村一体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齐心协力抓安全、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直面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和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全县经济在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中稳健增长。
经济指标持续上行。“百千万工程”高效推进,“三大抓手”⑥高质量发展,“六个百亿产业”⑦加快布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村级集体经济提速增效,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32亿元,增长3.5%,排名全市第三,较上年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9%,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1%,增速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2.75亿元,增长3.1%,增速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7亿元,增长4.8%,增速全市第二;总税收入6.4亿元,增长14%,增速全市第二;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8.42亿元,增长18.5%,增速全市第二;实际利用外资人民币8100万元,超额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是全市唯一完成任务的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9亿元,总额排名全市第一,财政“三保”⑧运行总体稳定有序。
勇夺多项“单打冠军”。荣获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140名,获财政部通报表彰、省财政厅通报表扬。郁南大湾智慧园区项目荣获“光华杯”智慧园区专题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是粤东西北地区唯一获奖项目。获评“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是云浮唯一上榜县。《郁南年鉴2022》获评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优秀三等年鉴,是全市唯一入选的地方年鉴。年度禁毒工作考核全市唯一获优秀等次。在2022年度市对各县(市、区)政府质量工作、平安建设工作、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招商引资绩效评价中,我县得分均排名全市第一。
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全县干群同心,成功抗击“泰利”“苏拉”“海葵”“三巴”等台风,实现了“零伤亡”防汛防台总目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在我县召开《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执法手册》研讨会。“1 6 n”基层治理工作体系⑨基本构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不断增强,平安建设根基持续夯实。全年未发生重大敏感和恶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森林火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聚力实施“百千万工程”补短板、提质量,城乡融合展现新面貌。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县镇村一体化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城区承载力全面提升。《郁南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批复同意,城镇开发边界内新增1.58万亩城镇建设用地,在边界外划入弹性城镇建设用地约3000亩,为产业提供约1.2万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保障。完成3个老旧小区和5个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县城、镇级污水管网分别新增15.7公里、22.42公里。县城扩容提质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力开展县城“十乱”整治⑩和爱国卫生运动,创文创卫等工作有序推进,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美丽圩镇建设高标推进。以“1镇10村”典型培育为突破点,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⑪、镇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等行动深入开展,完成农房风貌提升改造1221栋,微改造2361户。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三大革命”深入推进,完成卫生公厕建设529个,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以上。宝珠、通门、建城、都城、桂圩、平台镇在全市美丽镇村专项竞赛获优秀奖,全县所有圩镇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
和美乡村建设步伐加快。“西关甜乡”示范带建设基本完成,“丝路古韵”示范带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投资近3亿元,用于5个“政银企村”共建生态养殖小区及入股矿业资源项目,全县200个行政村(社区)年集体收入均达到15万元以上。与温氏集团和德康公司合作发展自然村集体经济,已动工6个项目。全县1267个自然村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879个自然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检查验收中考核“优秀”。
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1.49亿元,s279线等骨干道路扩建和路面改造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完成5座危桥改造,建成美丽农村路27.59公里、村道安防工程44公里。天业(郁南)冷链项目(一期)建设有序推进。“一江两港区”⑫建设持续深化,南江口港区鸿业码头动工建设,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南江河(郁南连东堤段)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动工。年内新增5g基站381座。完成2022、2023年度9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经济、抢机遇,“三大抓手”实现新突破。坚持以资源经济、园区经济、镇域经济为突破口,加速县镇村特色优势转化,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资源经济稳进提质。仅用4个月成功以25.2亿元挂牌出让桂圩镇元珠矿区,增加县级财政实际可支配收入7.56亿元。仅用59天完成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郁南段)征(租)地及拆迁工作。华润云浮郁南润河乡村振兴示范性复合光伏项目等17个绿色能源项目计划总投资增至192.04亿元,郁南大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预可研报告通过审查,郁南循环热力发电项目顺利动工。挂牌出让土地548亩,收益2.49亿元;出售耕地指标118亩,收益1593万元。
园区经济持续壮大。全年获得新增用地指标2300亩、新增林地指标3313亩,其中:“一园三区”新增用地指标1597亩、新增用林指标608亩,降低大湾化工园区用气成本536.28万元,年初提前完成郁南产业转移工业园大湾片区800亩土地平整工程,并全部落实招商项目,园区产业承载力持续提升。深化“三水·郁南”产业共建,在大湾化工产业园累计建成化工上下游产业链项目17个,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1家,形成以鑫国泰、晨宝新材料、霞美环保等企业为“链主”的三条产业链,园区特色产业集中、空间集聚的产业生态体系初具规模。全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6亿元、增加值3.72亿元,税收收入4365.56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后同比增长22%。
镇域经济提速进位。至2023年底,全县市场主体数量达2万户,其中“四上”企业⑭128个,镇均增长7.76%;个体工商户1.58万户,增长4.94%。都城镇入选2023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榜。大湾、连滩、桂圩、宝珠镇在2022年度全市镇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中获评“优秀”。大湾平台肉鸡、宋桂竹海桑田、桂圩香水柠檬和通门黄金百香果等特色产业加速发展。连滩镇建立全省首个“零碳金融服务站”“零碳银行网点”,创新推动全省首批“水稻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⑮落地郁南。
一年来,我们蓄势赋能抓项目、强保障,“三大会战”收获新战果。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决战决胜土地收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大会战”,全方位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土地收储扎实推进。全年收储土地1830亩,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2%;处置批而未供土地829亩,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1%;处置国务院大督查闲置土地504亩,完成率100%。垦造水田2055亩,完工931亩。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各级“一把手”外出招商170次。成功举办广东云浮郁南投资环境推介会,吸引橙天新材料等企业签约落地。全县上报招商引资项目17个,总投资额86.98亿元,超额完成市下达的75亿元保底任务,已前期动工项目9个。
项目建设不断加速。30个县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3.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13.11%;2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5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19.67%,排名全市第一,其中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23.85%。郁南县桂圩镇冲旺岭矿区通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审查,批复速度创同类项目历史之最,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一年来,我们铆足干劲抓产业、调结构,产业发展增添新活力。锚定产业强县目标,全力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优三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一产业平稳增长。克服南江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完成复耕复种面积1975亩,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92万亩,粮食产量13.31万吨,我县被评为2022年度云浮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全县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5家,省级以上农业品牌102个,培育农业产业化组织972个。2023年郁南无核黄皮文化周,四晚点亮广州塔,发出喊全球吃无核黄皮的邀请,黄皮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及品牌价值达50.72亿元,荣获第十二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区域公用品牌营销奖”。
第二产业提质增效。全年新增规上企业6家,总数达59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0.1亿元,增加值9.21亿元,增长9.3%;工业投资增长180.6%,增速全市第一。推动17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投入技改资金达1.23亿元,助力水泥、电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碧桂园(郁南)新型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和冲旺岭矿区项目,集聚发展绿色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全年绿色新型建材产业产值达20.21亿元。
第三产业持续向好。全县新增市场主体2728户,增长18.04%。总接待游客约14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0亿元,同比增长8.4%。成功获评第二批全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示范县,国际商贸城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商业步行街建设有序推进,中山路步行街等特色商圈持续擦亮。成功举办四期购房节活动,推动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负转正,累计销售商品房面积26.25万平方米、销售额9.44亿元。
一年来,我们迎难而上抓改革、重创新,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强化创新引领,拓宽开放通道,推动科技赋能,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蓄势增效,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城乡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承接省级职权调整事项43项,下放第二批乡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37项。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平台镇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镇。县交投公司成为我县首家获得aa主体信用等级的国有企业,国企国资改革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成立规模5亿元的粤科(郁南)高质量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融资体制探索蹄疾步稳。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力做好企业服务,举办两场县长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会,主动向社会公布县镇两级政府主要领导手机号码。打通企业融资堵点,全市首个“整园授信”⑯落地大湾化工园区,对入园企业整体授信50亿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主动对接重大投资项目,大力推进“网上办”“一窗通办”“帮办代办”服务。对标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承接佛山对口帮扶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全域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珠三角地区全面接轨。
科技赋能不断增强。高位推进“双百行动”⑰,与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广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郁南分中心”共建协议。13个项目科技计划获市批准立项。“无核黄皮绿色种植与系列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全年新增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全年新增11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欧铂利、鑫国源、豪辉沥青3家企业被成功认定为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有效期内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4家。引进市级创新创业团队2个。鸿业建材、永光电池获批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发奖励资金。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加快建设。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生态、优环境,绿美郁南焕发新魅力。全面推行林长制、河湖长制,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郁南提供了高水平的生态支撑。
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县林业局恢复独立建制。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92%,高标准完成林分优化2.45万亩,各类林木抚育3.08万亩。年内开展义务植树活动48场,种植绿化树种1.4万余株,改造提升高速公路森林景观林带9公里。完成4个森林乡村建设以及1个绿美红色乡村建设。桂圩龙岗千年古香樟入选全国100株最美古树。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获评“广东最受群众欢迎的十佳国家级森林公园”。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年内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99.7%,地表水省考、市考断面综合指数均排名全市第一,西江水质常年保持ⅱ类,13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类别均为ⅲ类及以上,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100%,空气优良率常年近100%,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非法网箱养殖专项整治,全面开展打击毁林深耕种植南药专项行动。县城区无害化处理垃圾填埋场整治有序推进。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成功消除。
生态产业持续发展。投入2410万元在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西宁湖水幕灯光秀吸引约20万名游客慕名“打卡”。2023年郁南无核黄皮赏花季徒步活动吸引近千人参加。1条南江文化生态康养线路入选广东夏季自驾精品线路。以“政府主导 企业投资 公司运营”模式,培育发展壮大肉桂、油茶、芳香樟等产业,发动种植油茶4041亩。探索“南药 文旅 康养 医疗 度假”发展路径,蒲芦山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有序推进。引进桂和茧丝绸等龙头企业,全县蚕桑产业年综合产值达8亿元以上。
一年来,我们用心用情抓民生、守初心,社会事业得到新进步。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办好群众“暖心事”,全年民生支出32.61亿元,同比增加560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19%,十二件民生实事总体完成。
教育发展更加均衡。都城中心校教育集团、宋桂中心校教育集团被评为市级优秀教育集团。持续推进县实验中学、河口中学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都城中学新教学楼和都城镇南都学校建设,重点强化公办中小学学位建设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增公办学位380个、床位536个。完成大湾希望教学点等5个教学点撤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充实教师队伍,全年引进、招聘公办教师156名。坚持“五育并举”⑱,推进体教融合,县蔡朝焜纪念中学、县实验中学在市第六届运动会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医疗服务更加优质。成立郁南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共体“六统一”管理⑲得到省卫健委肯定,县域住院率提升至87.9%,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县中医院易地新建项目、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市级以上卫生镇覆盖率达100%,已有8间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6间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我县成为全省12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之一。在实施全省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中获评全省先进单位。
人才队伍建设更加优化。2023年荣获2021年度全市人才驿站绩效考核和2022年度全市人才工作综合考核双“优秀”等次。签约引进各领域高层次人才285名,引才目标完成率达122%。为88名青年人才聘请导师,累计156名人才获得副高级以上职称,为历年人数之最。全年招募“三支一扶”⑳毕业生52人。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举办多场“南粤春暖”暨“春风行动”招聘活动。全县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调解成功率考核全市排名第一。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评价实现争先进位。发放企业职工、机关养老、城乡养老待遇111.95万人次,发放金额约9.11亿元。通过社保卡累计发放涉农惠民补贴资金约13.37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5.81%,排名全市第二。成功举办全市全面推进“党建 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工作现场会,累计建成运行37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镇级全覆盖。新建成5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文旅体事业更加繁荣。成功创建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首批)。县工人文化宫顺利揭牌投入使用。成立郁南县南江文化研究中心,持续擦亮南江文化品牌。郁南磨刀山遗址列入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研究重点,磨刀山遗址第一地点本体保护工程一期工作基本完工。发布《郁南文旅局长“出战”,穿越古今读懂郁南》等多个宣传推介视频,郁南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郁南县“新材料·平安产险杯”和美乡村篮球联赛(村ba)。
城乡社会治理更加完善。郁南循环热力发电项目“三公示”㉑期间取得了“零投诉、零上访、零聚集”良好成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考核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加大逃废债务清收力度,累计清收郁南农商行不良资产4.88亿元。监测平台系统内存量隐性债务已全部化解完毕。中央交办的三批信访积案化解率达100%。构建基层应急救援体系,全力推进“一镇一队”建设计划,完成通门、平台、河口镇专职消防队建设任务。
一年来,我们勇担使命抓落实、增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开创新局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科学理政、为民勤政、廉洁从政,政府决策水平和施政能力不断提升。
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县各单位完成问题整改1212个,销号率100%,为民办实事6762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6个,以高质量发展成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法治型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全面依法治县实践不断深化,“八五”普法规划㉒积极实施,建立健全合法性审核制度、法律顾问管理制度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大幅提升。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纵深推进,依法将县本级901项事项的行政处罚权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权、行政强制权调整由乡镇政府行使。连滩镇、平台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经验全市推广。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承办市、县人大代表建议78件、政协委员提案107件,办复率均为100%。
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创新建立县政府工作“三大体系”㉓加强政务督查督办,政府系统行政效率大幅提升。全市首个“数字政府”建设运营中心在郁南揭牌。深化“放管服”改革㉔,推行政务服务“一号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认领,94%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拓展“跨域通办”,与湖南岳阳、广西龙圩等多地实现共1018项事项跨区域办理。推进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网办率提升至95%,推出免费刻章、复印、邮递等便民利企举措,切实做到“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廉洁型政府建设全面加强。《郁南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2023年修订)》印发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不断优化。落实审计监督促进增收节支5593万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优化营商环境、土地开发、矿产资源监管等重点领域问题整治成效显著。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有效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此外,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海事、工会、畜牧渔业、气象、地震、知识产权等工作,以及双拥优抚、人民武装、共青团、妇女儿童、关工委、老区建设、青联科协、助残救助等事业均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郁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和资源要素瓶颈仍然突出;改革创新、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和优化营商环境仍需持续发力;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平台体系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新兴产业培育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停车难、脏乱差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干部“闯创干”精气神不足,在落实县政府工作“三大体系”等重点工作上还存在执行力、落实力不强,主动担当、开拓创新方面有所欠缺等问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特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前,我县正处于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窗口期,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机遇激发新作为!县政府将坚持人民至上、守正创新、奋发有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持续以“头号工程”力度全面攻坚“百千万工程”,以“进”的姿态,守住“稳”的底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更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今年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及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五年再造一个新郁南”目标,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248”战略目标体系和“365”竞标争先体系,大力实施县委“345”行动方案,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聚力打造“大湾区生态产品供给地、粤东西北绿色经济示范地”,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云浮建市3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总税收入实现正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坚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强化县域支撑作用
坚持以大产业、大项目、大平台为抓手,加快构建具有郁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极。
全力抓项目强平台。坚持项目为王,将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主战场、镇域经济主平台。强化项目储备,紧盯国家稳投资政策导向,围绕建市30周年等重大节点谋划推进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382.83亿元的16个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动裕能、瀚林、敏峰等新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德润、嵩达、益泰丰、湘涛、晟峰等项目投产达效,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动工一批、投产一批”产业梯次推进格局。大力实施园区产值倍增计划,全力推进“一园三区”扩容提质增效,力争年内推动郁南产业转移工业园大湾片区顺利通过省复核评审。坚持“产城一体、城产融合”,加强都城轻工食品产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着力破解县城“有城无产”问题;加快完善大湾化工园区周边学校、医院、保障房等生活配套基础设施,着力破解大湾园区“有产无城”问题。
全力抓产业增动能。更新招商引资理念打法,探索中介招商等新模式,完善招商地图及产业链图谱,加快制定实施“六个百亿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以重大项目、龙头企业为牵引,推动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抢抓风口引进培育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预制菜等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引导电池、水泥、机械等传统产业往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升级,力争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推动10家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4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实施工业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和上规模,培育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1家、5亿元以上企业2家,促进5家企业“小升规”㉕。
全力抓资源促转化。加大财政挖潜增收力度,抓好土地出让、采矿权出让等非税收入工作。持续推动土地收储,强化项目准入管理,建立健全工业用地亩均效益评价体系。优先保障大湾化工园区签约入园的重大项目、制造业项目用地,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力争年内出让1300亩土地。完成1100亩垦造水田项目建设收尾工作,稳妥推进拆旧复垦,抓好指标交易。积极壮大“矿业 ”,做好桂圩镇冲旺岭矿区、元珠矿区项目建设“大文章”,加快推动码头、廊道、绿色建材产业园规划建设,力争年内再出让南江口镇天堂山矿区、桂圩镇观蕉坑矿区等一批“净矿、大矿”。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利用南江口镇1300亩土地(泽冠地块)等存量低效用地。加快集体留用地专项规划和推动货币化处置。
二、坚持强化乡镇联城带村功能,在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塑造镇域特色优势
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增强乡镇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提升县城颜值,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停车场建设、5g网络覆盖、雨污分流等新一轮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九星湖景观提升工程,以及县城一环路、二环路升级改造工程等扩容提质项目。加快打造“五馆一中心”㉖、大型商贸综合体、专业市场等功能集聚区。深入推进县城“十乱”整治行动,建立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整治集贸市场周边环境及市场内外经营秩序,全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
聚力发展镇域经济。用心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加快构建以县城镇、中心镇为支撑,以卫星镇为基础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推动镇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发展壮大连滩镇,打造县域副中心,推动连滩东坝一体融合发展。支持大湾镇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动建城镇、南江口镇绿色建材产业做大做优做强。支持宝珠镇建设荔枝生态经济带。加快推进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荔枝、黄皮、肉桂等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延伸。扩大南江流域竹桑种植规模,申报郁南县蚕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丝绸和“以竹代塑”产业,打造南江流域丝绸经济带。力争年内创建不少于1个小型农业产业园区。
高标建设美丽圩镇。以高标准打造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建城镇为示范带动,选树培育都城镇为新的典型镇,持续推进全县美丽圩镇“七个一”和“10个1 n”基础设施建设㉗,巩固拓展全省美丽圩镇建设试点成果。加强圩镇风貌管控,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改造提升旧民居、旧街巷。因地制宜建设美丽街区和特色公共空间,合理增加绿地,打造美丽城乡风貌带。深化驻镇帮镇扶村,继续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圩镇建设全过程。
三、坚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县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既要扮靓“面子”,又要夯实“里子”,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迈出新步伐。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深入落实田长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完成上级下达耕地保护目标任务。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推动“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和“企业 自然村 能人”共建美丽牧场项目落地,力争2024年底所有试点自然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深化拓展“公司 农户”“公司 合作社 农户”等发展模式,积极探索黄皮、稻米、蚕桑、肉桂、竹子、油茶“六大农产品”产业奖补措施。探索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推进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以工业化思维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利用冷链物流打通田头到餐桌安全快速通道,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构建“两标一码一单”㉘的优质农产品品控和溯源体系,打造“郁南臻品”系列公共品牌。
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南粤风韵郁南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之地。抓好“百千万工程”17条典型村培育,将建城镇地心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粤北第一村”。加快健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提升“五边四旁”㉙绿化美化品质。推动乡村振兴“三带”建设㉚,确保年内全面建成“丝路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年内实现行政村厕所改造提升率达到60%以上,力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以上,推动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提升至75%,将平台、建城、连滩镇自来水厂收归属地镇,实现国有化运营,让群众喝上“放心水”。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高质量开展农房风貌管控规划和设计,探索出台农房风貌改造贴息贷款政策,深入开展农房风貌提升行动。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鼓励外出乡贤回乡发展,调动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极谋划召开县镇村三级乡贤大会,搭建乡贤回乡献智出力互动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广宝珠镇“六个一”基层治理经验㉛,发挥好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发展壮大农村社工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完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全力打造全县15个镇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阵地,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四、坚持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布局完善交通网络
联动“公水铁”,构建交通网,持续提升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和综合交通服务支撑能力。
编织“公路经济网”。加快完善城乡综合交通体系,全力推进s279线郁南县县城过境路段改线工程等一批交通重点项目年内动工建设,推动s266线下埇村至广昆高速郁南出口段扩建等一批主干道交通工程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接入高速公路网,配合推进德罗高速和云浮至阳西高速公路郁南段前期工作。年内完成38.34公里村道安防建设,前瞻做好农村公路单改双(四升三)项目规划,推进危桥改造,深化“美丽农村路”建设,争创四好农村路㉜示范县。搭建运输功能网,服务县域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和旅游开发区,谋划打造不同运输方式深度融合的多式联运交通物流枢纽,联动“产、城、园”,提升道路交通功能附加值。
打造“西江经济带”。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优势,积极推进西江沿岸经济带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江两港区”,加快南江口港区鸿业码头、都城港区建城码头一期工程建设,配合完成《云浮港总体规划(2035年)》修编工作,谋划建设疏港公路连接g80广昆高速,依法依规推进西江沿岸码头整治,推动内河绿色航运发展,推广内河船舶使用清洁能源,加强港口与船舶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冲旺岭至罗旁长胶廊道和元珠矿区北线廊道建设,构建矿区——码头绿色经济通道。
培育“高铁经济圈”。放大高铁集聚扩散效应,加速资源集聚、要素流动、动能积蓄。积极参与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建设,探索与高铁沿线市县互拓“飞地经济”㉝,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南广高铁郁南站配套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形成高铁经济带交通枢纽。充分发挥“一县两站”高铁红利,加强常规公交与高铁站、客运站、景区等接驳衔接,强化集疏运功能,实现“交通 旅游”融合发展。
五、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东融西接”新格局
自觉在服务对外开放大局中找准定位,以改革破难题、向开放要动力,激发创新活力,以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
激发改革动力。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健全全县空间规划体系,探索创新规划实施机制,推动城乡资源有序流动、合理配置。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深入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一对一”服务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县长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会,抓好涉企惠企政策宣传,拓宽沟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优化开办企业全流程办理。推动设立代建中心,提升政府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推行园区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企业“一次不用跑”“办事不出园”。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探索成立应急转贷基金,提供便捷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深化县镇村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抓好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乡镇体制改革、农村“三块地”改革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探索县属国企与央企成立合资合股公司,创新县属国企参与县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模式。
增强开放引力。积极向西开辟融入rcep㉟和“一带一路”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赛道。引导外贸企业加强合作,提升自身对外贸易能力。推动郁南县rcep地标产品(无核黄皮)产业园区建设,促进黄皮、肉桂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打造粤东西北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加快落实“贸易产业融合工程”“贸易平台工程”,依托欧铂利、华辉、合力等外贸龙头企业,全力支持指导企业增资扩产,着力扩大传统商品出口,力促电池、灯具、肉桂等外贸数据回流。紧盯在建外贸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强化外贸项目招商,对外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不断增加外贸型企业数量。
释放创新活力。借力“双百行动”,助力向东融湾,与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共建广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郁南分中心,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以佛山三水区对口帮扶为契机,在珠三角地区探索建设“科创飞地”㊱。扎实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快创建省级高新区工作进程,加大科技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推动浩宇化工、山东裕能项目引进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和生产,加快大湾化工园区中试基地落地。培育一批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推进创新赋能产业升级。重点实施“农村电商”工程,培育电商人才,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六、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投资驱动力
坚持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准高效实施一揽子政策,抓项目促投资,加快激发消费潜能,跑出郁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力促投资量质齐升。着力抓好我县总投资446.7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8.3亿元的31个市以上重点正式项目,加快环北工程、郁南循环热力发电项目等项目建设。推动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实行债券资金支付进度落后通报预警和处置机制。强化国资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县交投公司作用,推动发行企业债券,撬动更多有效投资,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支持粤科(郁南)高质量产业发展基金投资优质项目,发挥“以投带引”作用。
力促消费复苏回暖。提高“食在郁南、游在郁南、购在郁南”美誉度。有序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节庆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和新场景,积极开展大宗商品促消费活动。加大对商贸、文旅等企业的政策帮扶和培育力度,推进中宏国际商贸城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商业步行街等商业带建设,力争实现全年新增2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扎实推进国家级示范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建设一批商业中心、鼓励商贸企业下沉,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改善优化县域消费渠道。用好房地产“金融16条措施”㊲等政策,继续举办大型购房活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七、坚持擦亮“绿美郁南”底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绿美郁南生态建设,勇当提升生态核心竞争力的排头兵,致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节约集约,以绿美为底描绘瑰丽郁南画卷。
持续推进绿美郁南生态建设。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㊳为抓手,全面提升生态质量,提高县镇村绿化成效,推进城乡绿美融合,将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成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落实林长制,持续开展打击毁林深耕种植南药专项行动,摸清底数,标图建库,“减存量、遏增量”。加大森林资源管理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严防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年内建设森林防火应急道路300公里。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进度,积极发展碳汇交易、林下经济等新业态,力争年内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加强对西江、南江流域的系统治理,持续开展非法网箱养殖专项整治,确保考核断面和饮用水源地等水质持续达标。加快连东堤险工险段整治,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的水美南江。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㊴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和各类水体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区无害化处理垃圾填埋场整治工程,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快推进总量减排、清洁生产、危废管理等工作。
持续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持续深入推进“三线一单”㊵实施应用。充分挖掘本地减排潜力,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稳步推进郁南大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建设,加快推进大唐郁南东坝镇8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华润郁南欣茂200mw风电 农文旅项目,推动华润云浮郁南润河乡村振兴示范性复合光伏项目等全容量并网,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规划建设。
八、坚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效能,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倾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力擦亮西江中学百年名校招牌。抓好南都学校、都城镇初级中学a幢教学楼、通门镇中心小学教学楼等项目建设,计划年内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约1300个。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年内完成35所学校运动场升级改造,科学有序推进6个教学点的撤并工作。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深入实施“新强师”㊶“三名”工程㊷。推进中小学校“体育艺术2 1”工程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努力推进健康郁南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力争县域住院率达到90%以上。大力推动省医保凯发官网地址下载的支付方式综合改革,建设医共体“医防融合”和分级诊疗体系。持续加强“一老一小”健康服务。重点推进县中医院易地新建项目。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康复理疗示范专科建设,力争将连滩中心卫生院中医康复理疗专科创建成为市级重点专科。
大力繁荣发展文旅事业。提升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建设一批“粤书吧”“粤文坊”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建设磨刀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南江流域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彰显“岭南祖地”文化底色。持续推进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桂圩红溪谷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河口镇文旅名镇建设工作。继续做大做强无核黄皮文化节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大型文化节庆活动,打造郁南特色文旅ip。
奋力增进社会民生福祉。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多措并举推进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保缴费,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都城镇连珠二路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投入使用。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健全“一中心多站点”养老设施网络,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合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平安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郁南、平安郁南。压紧压实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质量强县建设。擦亮“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牌子,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巩固提升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成果。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推动郁南县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建设项目在汛期前落地,提升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加快大湾化工园区12项区域评估进度,推动评估成果落地应用。确保大湾消防救援站年内入驻,完成历洞、东坝、宝珠、大方四支专职消防队建队任务,形成“2 13”消防力量㊹布局全覆盖。强化可疑企业的线索调查和非法金融行为的风险监测。稳妥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防汛防旱防风、地质灾害防治等各项工作,加强县镇村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抓好校园安全、南广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整治,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九、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行政效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廉政勤政的有为政府。
建设权责统一法治政府。认真贯彻法治建设“四级同创”㊺,推动落实“一规划两纲要”㊻,巩固拓展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成果。推进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提高基层法治水平。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建设人民满意服务政府。全面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强化“一网协同”政府治理,优化政府系统一体化协同办公。纵深推进“数字机关”建设,推广电子公文应用和无纸化会议。推动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提高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水平。推进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管理,深化“粤系列”应用,提升公共服务等领域数字化智慧化治理水平。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快办理民生实事,全面打造人民满意的高效能服务型政府。
建设务实高效廉洁政府。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正风肃纪反腐,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以政府过“紧日子”保障人民群众过“好日子”。不断加强审计监督,优化“巡审结合”工作模式,认真抓好十三届省委第三轮巡视反馈问题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纵深推进县政府工作“三大体系”,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末端督查法”,弘扬“四下基层”㊼优良作风,以铁的意志、铁的纪律严肃整治“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等不良现象,全面提升县政府系统战斗力执行力落实力。
各位代表!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扛起“小块头也要有大作为”的责任担当,坚持用“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方法来抓落实,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聚力打造“大湾区生态产品供给地、粤东西北绿色经济示范地”,向“五年再造一个新郁南”目标奋勇前行,努力为云浮建市30周年交出一份“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优异答卷!
注 释
①省委“1310”具体部署:指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锚定一个“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奋力实现“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海上新广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推动共同富裕、构建新安全格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十大新突破的部署要求。
②市委“248”战略目标体系:指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两年上台阶、四年大发展、八年大跨越的战略目标体系。
③市委“365”竞标争先体系:指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巩固“三大优势”(先天禀赋形成的竞争优势、先行先试形成的竞争优势、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形成的竞争优势),竞逐“六条赛道”(纵深实施“东融湾区”策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实现更大作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更大作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更大作为;深入推进绿美云浮生态建设,在巩固提升生态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更大作为;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在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上实现更大作为;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浮法治云浮上实现更大作为),打响“五场硬仗”(纵深推进科技创新“突围仗”、优化营商环境“翻身仗”、城市建设品质提升“攻坚仗”、基础设施“升级仗”、民生短板“补给仗”)的部署要求。
④县委“345”行动方案:指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在实施“三大战略”(“工业强县”战略,“农业特县”战略,“文旅兴县”战略)中巩固现有优势,在写好“四篇文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文章、写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文章、县域国际化探索大文章、统筹发展和安全大文章)中壮大先发优势,在打响“五场硬仗”(推动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升级基础设施、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中打出郁南胜势的部署要求。
⑤百千万工程: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2年12月8日,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为牵引,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途径,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⑥三大抓手:指资源经济、园区经济、镇域经济。
⑦六个百亿产业:指绿色能源、绿色化工、绿色建材、水资源、矿产资源、黄皮六个产业。
⑧财政“三保”: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⑨“1 6 n”基层治理工作体系:“1”指综治中心,“6”指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网格、云浮综合治理指挥平台,“n”指群防群治队伍、云联防品牌、最小应急单元、好人队伍等。
⑩“十乱”整治:指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
⑪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即建设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
⑫一江两港区:“一江”指西江,“两港区”指南江口港区和都城港区。
⑬一园三区:指广东省郁南产业转移工业园都城片区、大湾片区、南江口片区。
⑭“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统称。
⑮“水稻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指设立“零碳金融服务站”或“零碳银行网点”,引入检验检测机构对水稻生态碳汇价值进行专业检测,评估水稻种植未来碳汇收益,并以此作为质押。
⑯整园授信:指金融机构通过对整个园区进行评估,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或其他金融支持。
⑰双百行动: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广东启动实施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组织化、系统化、项目化推进省内百家高校院所与百个涉农县(市、区)结对共建,覆盖全省。
⑱五育并举:指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的教育理念。
⑲医共体“六统一”管理:指实现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等统一管理。
⑳“三支一扶”毕业生: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
㉑三公示:指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批前公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
㉒“八五”普法规划: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㉓政府工作“三大体系”:指责任指标体系、工作任务体系、督查考核体系。
㉔“放管服”改革: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㉕企业“小升规”:指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转型升级。
㉖五馆一中心:五馆指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档案馆(科技馆),一中心指青少年活动中心(社会实践中心)。
㉗美丽圩镇“10个1 n”基础设施建设:“10”指的是云浮市美丽圩镇创建的十个建设重点,包括“一个功能完善的党群服务阵地、一个鲜明的主导产业、一个有特色风貌的示范街区、一个星级农贸市场、一个开放共享的文体场所、一个地段的万里碧道、一张健全的雨污分流和垃圾分类处理网、一张全覆盖的基本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网、一张优质均衡的学前和义务教育服务网、一张‘微网格’大治理平安网”。“n”指其他相关基础设施。
㉘两标一码一单:指商标、标识、产品溯源二维码和质量检测合格单。
㉙五边四旁:指在城市或者乡村的环境美化中,对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进行绿化;同时,也对村旁、路旁、水旁、宅旁进行绿化。
㉚乡村振兴“三带”建设:指建设美丽乡村风貌带、美丽乡村精品带、乡村振兴示范带。
㉛宝珠镇“六个一”基层治理经验:指坚持“一份管理制度”为引领,“一个收费方案”为保障,“一份承诺书”为抓手,“一个公示栏”为导向,“一名保洁员”为带动,“一名监督员”为支撑。
㉜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㉝飞地经济: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㉞农村“三块地”改革:指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㉟rcep: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㊱科创飞地:指政府、园区、企业通过跨区域单独或合作建立离岸孵化器、众创空间、园区、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等方式设立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
㊲金融16条措施:指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提出的稳定房地产融资、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推进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等六方面共16条措施。
㊳六大行动: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㊴河湖“清四乱”:指依靠河长制,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
㊵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㊶“新强师”工程:指《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新强师工程”,主要是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校长队伍专业化、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水平教研队伍、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重点加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全省基础教育校长、教师、教研员能力素质。
㊷“三名”工程:指“名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工程。
㊸体育艺术2 1工程:指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㊹“2 13”消防力量:“2”指2个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站(一环东路消防救援站、大湾消防救援站)。“13”指除有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站驻点的都城镇、大湾镇外,其他13个镇的政府专职消防队。
㊺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指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四级的法治创建活动。
㊻一规划两纲要:指《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㊼四下基层:指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