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19日在泉港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泉港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紧盯“三城建设”战略目标,以开展“突破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直面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石化下游市场持续疲软、财政极度紧张等多重压力,迎接省委巡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国务院安委会考核巡查、“杜苏芮”超强台风等多重考验,承压奋进、负重前行,全力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推动各项经济指标呈现逐步回稳、逐月向好态势,奋力扭住经济下滑趋势,较好地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3.68亿元(预计数,下同);工业增加值366.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1.39亿元,增长1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7亿元,增长10.01%。泉港区连续5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荣获2023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等荣誉,泉港石化工业园区连续11年进入中国化工园区20强,区司法局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一年来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拼经济稳增长,产业韧劲愈发凸显。项目攻坚持续发力,全力实施“项目奋战年”活动,组织开展“百日攻坚”、“六比一看”,举办集中开竣工活动3场,新开工凯美特过氧化氢、清能锂电池等项目80个,新建成宇极新材料、华星石化(二期)等项目50个,其中,鲤鱼尾4#泊位投入使用,全区项目投资提前一个月完成投资量。实施开放招商“突破争先·提升争效”专项行动,成立文旅产业、凤安片区、高新园区、北翼新城、高铁片区五个指挥部,以“产业招商小组 指挥部”条块推动,盛屯碳酸锂、百宏化学电解液、益海嘉里粮油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等项目相继落地,全力推动产业全域联动、多点开花,“1 n”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型成势。全年共签约招商项目200个、总投资1350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在去年全市招商综合考评成绩第一的基础上,今年有望再次列入“优秀”行列。“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策划生成25个、总投资100亿元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增资扩产项目10个、总投资70.96亿元,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9%;科学分类培育“准四上”企业,完成工业企业“小升规”20家、商贸企业入库18家,圆满完成上级目标任务。持续提振消费活力,开展“元宵文化节”“云购节”“猪脚节”“文旅嘉年华”等促消费系列活动14场次,拉动消费超20亿元。稳步提升外资外贸,积极拓展外资来源,累计到资5452万美元;做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等新业态,完成外贸进出口额475.5亿元;肖厝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2375万吨,海铁联运230万吨、增长24.5%。要素保障坚实有力,全面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新增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完成年度投资56.3亿元。全力向上争资争项,盘活土地和国有资产8亿元以上,积极开展再融资债券额度申报,争取政府债券23.33亿元,置换到期本金14.9亿元,置换比例全省最高。扎实推进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清理盘活批而未供及低效闲置土地2570亩,指标完成率位居全市第1名;推动13个项目征地问题完成扫尾或取得突破。

  (二)重科创聚才智,创新动能充分释放。平台建设显著增强,建成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创新中心,共建“电子特气及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打造国内首个电子化学品专项测试平台。发展壮大高成长企业,路通管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钟山化工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区新增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省级科技小巨人5家,规上企业高企申报率、规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全市第1名。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深入实施“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高规格举办创新大会泉港专场,集中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1个,总投资达16.77亿元。推行“科技特派员 中介机构”联合辅导服务模式,推动“异地研发、本地转化”,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5600万元、比增175.66%,位居全市第1名;全区研发经费投入10.18亿元、比增44.7%,位居全市第2名。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擦亮“人才涌泉·智潮进港”人才工作品牌,开展“在泉高校师生寿乡行”“人才购房节”“青年人才夜市招聘”等活动,发放各类人才补助292万元,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2万余个,服务各类人才1360人次,吸引青年人才集聚泉港创新创业,峰尾滨海“人才之家”获评第四批市级“人才之家”。截至目前,全区已入驻含7个院士团队在内的25个高水平科研团队,先后转化技术成果并授权专利500多项,高层次人才达748人,各类人才总量超6.5万人。

  (三)强功能优生态,城市品位提档升级。精建细管加快城乡融合,实施抓城建提品质项目135个,完成投资70亿元。打造永嘉国潮特色商业街区,繁荣环锦绣湖商圈,成为群众更亲可近的游玩地。山腰街道获评无障碍省级样板街道,后龙福炼社区入围省级完整社区样板。加快“聚城畅通”,福厦高铁泉港站9月顺利通车运营,打通富民路、公园东路北延伸段等“梗阻路”;结合沿线片区开发,全面启动泉港区界山东张至山腰普安道路(国道g228线泉港段)项目前期工作,先行动建的预留福厦客专东张主线桥和前黄通道桥顺利完工;实施沈海高速驿坂服务区提升改造,预计于元旦对外开放,成为全省首个国道与高速双边开放服务区、泉港又一地标性综合体。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福厦高铁沿线及32个重点村庄裸房整治3997栋;开展城乡生活污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完成泉港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项目,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日,城乡人居环境考评位居全市前列,顺利通过国家创城创卫复审。精耕细作推动乡村振兴,全面推行“四型五式”工作机制,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村14个。出台发展特色现代农业23项奖励措施,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900亩、农田连片整治1000亩,连续3年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扎实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耕地恢复、耕地进出平衡,实现全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稳定在5.29万亩,耕地保有量稳定在5.88万亩。策划生成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47个,梯次推进7个省级试点村示范村创建,新增省市级实绩突出村2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市级“绿盈乡村”4个,涂岭镇入选全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南埔镇入选“2023年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涂坑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惠屿村获评全国“和美海岛”。精准用力抓好生态治理,全力推进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攻坚扫尾,统筹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重点整治黑臭水体、城市扬尘等领域污染,促进生态环境问题常治长效。配合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对督察交办的信访件主动认领、照单全收,边督边改、立查立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生成“碧水清源”精准治理项目8个,年度投入资金超6700万元,改造提升松林5421亩,完成矿山生态修复228亩,植树造林1134亩,治理水土流失8000亩,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7.6%,泗洲水库水质达标率100%,小流域菱溪、坝头溪水质保持在ⅲ类水平。

  (四)惠民生增福祉,发展成果普惠共享。社会保障更加厚实,精心办好8类3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下沉“党建 ”邻里中心公益性、普惠性优质服务67项。启动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提升专项活动,线上升级“1小时灵活就业”智慧服务平台,线下改造泉港区零工(劳务)市场,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500人次以上,帮助2000多人实现灵活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5509名缴费困难人员代缴养老保险费,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等各类基本生活保障金超1亿元,发放“505”微心愿物资1万多份,实施“505”暖居工程,帮助59户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资助困难学生4328人次;新建3个长者食堂,提升3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社会救助发展成效、城乡养老服务发展指数位居全市第1名,《人民日报》《中国社会报》刊发泉港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工作经验。教育医疗稳步提升,深化合作办学机制,设立第二实小教育集团锦川学校,引进福师大教学团队帮办实验中学,推动区内薄弱校泉港五中与泉州五中等名校高位嫁接。坚持“外引内建”,引进退休名优高中教师8人,专项招聘新任教师125名,依托福建教育学院培训150名区级骨干教师。峰尾第二中心幼儿园、锦川实验小学2栋教学楼先后投入使用,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00个、中小学学位1550个;泉港职业中专学校与黎明职业大学合作实施中高职5年制培养,庄重文实验小学获评首批省级教改基地校,区教师进修学校被确定为省标准化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泉港一中晋升省一级达标高中校,全区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6.2%,泉港一中本科上线率96.4%,创历史新高。推深做实“三年创三乙、五年争三甲”医疗提升行动,泉港区医院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医院,在1.68万家县级单位中脱颖而出,再次荣获全国500强,“府院共建”医联体做法入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县域)典型案例”,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泉港区获全省基本公卫服务评价第4名、全市第1名。泉港好声音全面唱响,以全国少有的“经济发展型长寿之乡”为宣传突破口,组织开展“山海泉港 常来长寿”网络媒体泉港行系列采风活动,短视频总阅读量超5800万,获网友广泛赞誉;推出《风自海边来——西部大地上的泉港人》等纪录片,编印《福建乡土》泉港专刊、《福寿泉港——人文历史厚重的海港新城》等书刊,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新闻1500多篇,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级媒体刊发报道超300多篇,讲好、传播好泉港故事,吸引更多人走进泉港、了解泉港、爱上泉港。人气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中秋、国庆假期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6%、166%,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60%;常住人口逐年稳步增长,年均增长1万余人,突破37万人。举办“福船故里·海丝扬帆”福船文化节系列活动,累计吸引现场参与观众2万多人次;发行“福传泉港”个性化邮票,协助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栏目组拍摄水密隔舱福船相关非遗制作技艺,打响“福船文化”品牌。深耕“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专项行动,举办“福传泉港 同心筑梦”在外青商寿乡行活动,组织赴山东、成都、西安、广州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暨“传播泉港好声音”主题宣讲活动,吸引在外乡贤共同支持和参与家乡建设,促成23个涉港澳台和异地商会招商项目,投资额超198亿元。社会治理有为有序,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完成标准化创建773家、标杆企业培植27家、示范岗位创建611个,石化园区南山片区顺利通过较低安全风险等级(d级)化工园区复核。持续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全力迎战“杜苏芮”等超强台风,以最快速度恢复水电路网,实现防汛防台“零伤亡、少损失”。成立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深化“一镇(街)一法官工作站”网络司法服务管理机制,打造“畲乡融合调解室”,山腰街道、福炼社区“综治 ”治理中心分别获评市“十佳”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和村(社区)“综治 ”治理中心。持续推动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国防动员联动协作和体系建设。全力开展“飓风肃毒2023”会战、“奋战50天,打赢翻身仗”涉诈重点人员管控“清零”、平安海域治理等专项攻坚行动,坚决打击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累计劝返滞留境外涉诈重点人员77人,劝返率从56.36%上升到88.6%,全区社会大局保持安定稳定,我区平安建设“三率”位列省市前列,顺利通过省级第五轮第一批平安区现场验收,中央政法委主管“长安评论”公众号刊发社会治理经验做法。

  (五)争优争先争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惠企服务更加高效,持续实施“千名干部进千企 一企一策促发展”行动,建立健全重点工作“大调度、大督查”和政企“早午晚餐会”“轻骑兵定向帮”“大篷车巡回讲”等制度,以首个“泉州企业家日”为契机,开展“同心助企 护航发展”大走访活动,深入重点行业、企业一线调度,累计走访民营企业700多次、协调解决问题300多个,推动惠企政策穿透直达,5家企业入选泉州民营企业100强,3家企业入选市级上市后备企业,2家企业入选市级挂牌后备企业。设立“泉港营商环境周”,聘请营商环境监督员,调整公布行政许可事项284项,实现医保、不动产、工程审批等窗口“一窗通办”,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区。出台《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10份惠企政策,兑现惠企资金6848万元,退、减、缓各项税费4.35亿元;畅通银企沟通渠道,持续落实“政银企担”对接机制,授信融资需求企业54家、授信金额41.92亿元、放款金额10.13亿元,位居全市前列。法治环境更加公正,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区,顺利通过“八五”普法中期评估验收;深化府院良性互动,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有序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前完成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年度编制任务,行政诉讼“双率”持续提升;成立泉港区诚信促进会和“法润石化 护企安商”司法服务中心,设立5家行政执法监督民营企业联系点,邀请20名企业家代表担任特邀行政执法、法治政府监督员,全省首创“两书一函”制度,通过失信警示、和解建议、守信激励为企业纾困解难,依据自由裁量权基准、“四张清单”等制度为当事人减轻经济负担360万元,2023年首期区域监测综合信用指数位居全市第1名。政府建设更加严实,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高质量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争当理论武装“优等生”。高质量办理157件人大议案建议和150件政协提案,满意率100%。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折不扣推进十一届省委第一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此外,民族宗教、地方史志、统计档案、食药安全、国防双拥、防灾减灾、对口帮扶、老龄老干、工青妇、红十字、残疾人、退役军人、慈善等事业均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一年所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履职、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勠力同心、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级驻泉港直属单位和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泉港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当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财政压力凸显,因安控区建设形成的债务已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难度增大。二是民生事业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城乡基础设施有待提升。三是防风险压力依然较大,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生态环保工作基础不够扎实,仍需持续用力。四是个别干部担当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精气神仍需提振。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也请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提宝贵建议,帮助改进。

  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

  2024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实施“三城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省市区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区战略,深耕“1 3”专项行动,提振信心、迎难而上,攀高比强、争先进位,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泉港作为、体现泉港担当、谱写泉港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3.5%,工业增加值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下降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持平,进出口增长率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打好以下4场攻坚仗:

  (一)聚力打好经济发展突围仗

  1.以强链延链强石化优势。持续加大增资扩产投资力度,力促联合石化、国能等龙头企业达产扩能,带动园区及周边下游企业增资扩产,形成上下游同步发展聚集效应。重点推进百宏化学新材料顺酐、凯美特扩建等16个增资扩产项目建设,技改投资增速超15%以上。开展石化、火电等重点行业能效对标达标行动,充分利用联合石化2024年底大检修窗口期,重点实施联合石化芳烃低温热利用二期等10个、总投资8.64亿元的节能技改和环保项目,预计节约能源消费2万吨标准煤/年。坚持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全力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高性能、高附加值发展。依托盛屯碳酸锂、佑达湿电子化学品、宇极新材料一期等项目,做大做强电子化学园区;跟踪推动联合石化芳烃产业链及下游深加工项目尽快签约落地,推动瑞远功能性新材料、圣元环保牛磺酸等一批项目早日开工,百宏化学新材料、光启原料药等一批项目尽快投产,加快美瑞etpu一体化、金宏氢能基地、宇极新材料二期等一批项目前期推进。

  2.以项目突破促产业升级。开展“项目创优年”活动,统筹新老基建,以高效益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重点项目271个,完成年度投资323亿元以上,确保重点项目开工52个、竣工48个。深入实施“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更加注重抓新赛道项目签约落地、存量项目开工投产、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加快推动盛屯新能源材料、峰尾渔业产业园、利澳卫生产业园签约落地,全力推动益海嘉里粮油深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动建,力促锂电池、文旅、粮油食品加工等多元产业集聚发展。突出新片区招商,加强与省能化集团合作,推进凤安片区招商及开发建设,借助高铁片区吸引在外优秀企业入驻,全力做好石化科技众创园招商,对入驻“四个一批”标准化园区的企业给予“三奖三补”,力争全年完成签约项目投资额1100亿元以上。

  3.以要素集聚拓产业空间。持续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坚持“亩均、平米”论英雄,依托高新材料产业园区指挥部,盘活驿峰路两侧闲置低效厂房9万平方米以上;抓好试点项目连片开发、招商选资、业态导入,推动鑫佳鼎等一批产业园区建设,力争新增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40万平方米以上,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入园率提升至58%以上。深化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中心工业区、后龙镇区改造等试点片区更新,推动绿色产业园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常态化实施“抓征迁交净地”专项行动,出台建设用地全流程监管机制,清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000亩以上,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的已征迁未安置问题。

  (二)聚力打好改革创新主动仗

  1.构筑创新创业高地。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库,推动企业“小升高”“规升高”“高升规”,重点引导清源创新实验室11个孵化项目列入高新种子企业,力争全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45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以上。建成福建师大(泉州)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引进4家以上高校科研机构在泉港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或工作站。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力争全年技术转化合作登记额突破7000万元以上。实施“清源人才计划”,柔性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引导成立各类人才团队10个以上,引育高层次人才120名以上,选任科技特派员25名以上。深入实施“涌泉行动·人才进港”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人才“寿乡研学游”活动,高规格推进科创小镇、石化产业生活区建设,提高“人才之家”“人才会客厅”服务能级,让各类人才安心舒心在泉港创新创业。

  2.深化改革开放赋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区国资运营公司、新城公司控股处于重要领域、发展前景良好的民营企业,合理设置股权结构,探索实施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机制。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锦川小区店面、聚福小区剩余房源等资产处置进度,改造低效国有集体资产,推进总部经济区海晶大厦资产盘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鼓励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建立国际销售服务体系。加快湄洲湾航道四期工程-南岸航道、肖厝作业区18abc泊位竣工,推动肖厝4#泊位尾留工程复工和5、6#泊位建设,推进肖厝码头新建粮食筒仓、宏海石化与福炼油库互通项目,持续提升集疏运能力,实现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570万吨。

  3.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施民营企业培优扶强行动计划,支持民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增资扩产,用好30亿元政府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探索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融建营”新模式。持续优化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梳理“一件事”集成套餐,扩大“一窗通办”服务模式覆盖面,打造“数字政务门牌”“政务会客厅”服务新形态,打响“办事不求人,服务在身边”营商环境品牌。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开展市场主体倍增行动,精准实施助企政策,全力帮企业稳资金、稳预期,抢订单、拓市场,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000户,其中民营企业1000家,民营“五上”企业达到350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高,总体营业收入实现较高增幅。

  (三)聚力打好城乡建设整体仗

  1.全力抓好城市建管。围绕“宜居宜业、生态人文、聚城畅通、安全韧性、智慧管理、村镇建设、样板特色”七大板块,组织实施116个区级抓城建提品质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138亿元。加大盐田片区招商工作,高水平完成盐田片区控规和城市设计;加快蓝海国际、望龙台等房地产项目建设,提升永嘉国潮夜市街区、百汇、锦绣湖、植物园等商圈品质,实施步行街改造深化工程,打造特色商业样板街区;改造海南街北侧老旧小区,建设福炼社区省级完整社区样板。建设大件垃圾拆解处理站,完成垃圾中转站建设,全面推进环卫一体化。系统治理易涝点,建设智慧井盖监测,完成中兴街、金山街两条道路配套管网修复改造,持续开展城区污水提质增效,推进道路配套污水管道建设,加强污水管网设施“错漏混”修复改造、“断头管”并网改造,全面启动城区雨污水管道清淤普查及修复改造约65公里。全力推进国道g228线泉港段开工建设,推动g324改线前期工作,实施交叉口信号灯提升改造、城区道路交通微循环整治、人行道降坡整治提升等工程,畅通城市出行环境。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快市级“五好”乡镇试点镇建设,推动省市乡村振兴试点村提档升级,新增省级示范村5个以上。组建区级乡村振兴公司(暂定名),加强整镇、整村、联村项目策划打包,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新增一批家庭农场示范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新建高标准农田2600亩以上,完成界山村农田连片整治1000亩;扎实推进粮食生产,播种面积稳定在2.9万亩,粮食生产超1.1万吨;推进诚峰一级渔港二期和诚平二级渔港建设,重点加快天马现代渔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优做强特色渔业,发展深远海养殖,实现水产品产量超10万吨、增长超5%。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完成村庄发展规划编制全覆盖,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坝头溪田园风光示范区。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乡村文化投入,建设2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加强戏曲和方言传承保护,推进土坑村古建筑群、黄素石楼文保单位修缮,与省博物院开展港市文化村“院地”合作。持续推进“文旅 ”专项行动,规划建设九龙岗文化园、泉港1921文创园,推动坝头溪“只此青绿”、温德姆花园酒店、惠屿电影岛等文旅项目落地,融入“海岛 ”新业态,打造省级“海洋文旅融合”样板。抓住驿坂服务区、“福往福来”泉港—湄洲岛客运航线开通运营契机,统筹好五里海沙、惠屿岛等海滩海岛资源,力促樟脚、黄田等西部旅游景点迭代升级,完善2日山海旅游精品线路,提升过夜游占比,力争旅游业增长15%以上。

  3.全域优化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调推进降碳减污扩绿,抓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加强石化企业vocs综合治理,实施10个大气减排项目,强化源头控制和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治理,确保泗洲水库、坝头溪、菱溪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持续开展海漂垃圾治理,完成入海排口整治、沟渠除黑消劣任务;强化土壤风险防控,提升重点产废企业和危废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百日攻坚”行动,实施饰面用石材开采、土地平整项目、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等4个专项整治,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超700亩,对非法盗采矿产资源行为100%处理到位。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20个村农村污水管道建设,新建农村主干管网150公里。全面完成北部城区排污管道工程,新建城镇污水干管12.8公里。加强耕地动态巡查和日常监管,严格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零容忍”推进违法图斑、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4.全情唱响泉港好声音。持续凝聚“人人都讲泉港好,泉港才是真的好,大家才能更好”思想共识,让泉港好声音传遍每个群体、每个角落。实施“凝心聚力”“乡音嘹亮”“魅力泉港”“网络同心”“文化育人”等“五大”工程,依托报、屏、网、端、微、云等平台多元化宣传报道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成效;组织红衣娘子、教师、青少年学生、夕阳红等宣讲队伍开展“一月一主题”宣讲,抓住团员、青年、学生群体,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进校园活动,小手拉大手,推动形成“泉港故事大家讲,大家都讲泉港好”良好氛围。盘活深挖本地特色,筹备成立泉港小吃协会,推动福船、盐雕等“非遗 ”文创产品开发,做优“福味”“福创”产业,推广“福”文化品牌;拍摄制作泉港城市形象宣传片和《家美 人和 业兴》《寻味泉港》《寻找泉港“技”忆》《北进泉港人》等系列视频,组织开展福船文化节、“泉港之夏”、“圭峰之春”等文化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讲好泉港故事,不断增强家乡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用好异地商会和在外乡贤资源,办好异地巡回宣讲和第十一届异地商会联席会暨乡贤企业回归工程推进会,适时开展“泉港籍精英故乡行”、港澳青少年冬夏令营等活动,不断增进爱家爱乡爱泉港情感,深刻“泉港是美丽家乡”认识,提高在外乡贤“爱家乡,建家乡”向心力、凝聚力。

  (四)聚力打好民生普惠持久仗

  1.提供更有获得感的社会保障。高质量推进稳岗就业,聚焦大学生、涉迁群众、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依托“1小时灵活就业”智慧服务平台,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加大创业培育、就业培训,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以上。健全各类公共服务保障,巩固提升省级社会救助改革试点,完善退役军人保障机制,打造“红娘子”妇儿服务中心,提供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持续推进为老服务,抓好中心养老院改扩建、长者食堂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新增养老床位250张以上。

  2.发展更有幸福感的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1 n”行动,按照“做优小学、做强初中、做响高中”思路,分学段、全链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软硬件建设,聚焦“每天都是教师节”目标,深化“区管校聘”改革,用好教育系统教师职称周转池,推行教师优待《实施意见》,进一步激活教师队伍活力;加快推进锦川实验小学、泉港区职教培训创业园、涂岭第二中心小学等8个教育项目建设,擦亮“泉港的孩子会读书”“泉港的老师会教书”两张名片。坚持品牌带动,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达标创建工作,全力支持泉港一中创品牌、泉港二中创建省一级达标学校。常态化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加快泉港区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充分发挥联合办医优势,全力打造普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骨科为省级重点特色专科,推动更多名医工作室落户,促进省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南埔中心卫生院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中医馆,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推动妇幼保健院迁址重建复工和泉港区医院传染病楼、医技楼动工建设,推进峰尾镇卫生院迁址重建、界山镇卫生院综合楼建设。扎实推进镇卫生院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验收,逐步完善23个卫生健康服务站点,提升村卫生所(室)服务能力。

  3.夯实更有安全感的社会治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实体化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巩固创城创卫成果,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动绿色殡葬,建设主城区集中治丧点。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四大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提升统计、外事、民宗、人防、海防、方志、退役军人等工作水平。依法加强金融监管,严格落实企业债券风险排查预警机制,重拳打击非法集资和逃废债行为。健全“30 10 n”应急救援力量体系,落实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新建2个乡镇(街道)标准化应急管理站,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确保生产安全事故“四项指数”持续下降。防范自然灾害等领域风险,建设应急广播系统(二期),巩固提升1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全面推进防汛基层能力标准化。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将坚定必胜的信念,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忠诚、法治、为民、清廉的有为政府。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始终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

  始终把法治思维作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高标准推进“八五”普法,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行政诉讼“双率”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重大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

  始终把务实高效落到实处。强化政府抓落实职责,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和执政水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践行“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健全完善“大调度、大督查”工作机制,坚持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比干劲、比斗志、比业绩,推动各项工作在全省全市进位次、争荣誉、创品牌。认真实施“惠民生补短板”专项行动,高质量办好9类3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具体问题。

  始终把廉政建设一抓到底。坚定不移推进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的廉政防控,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纠治“四风”常态化长效化,切实为基层减负。加强隐性债务监管,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厉行节用裕民,严格预算执行制度,收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财力更多地用到保障民生、推动发展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企业的“稳日子”、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只争朝夕、力争上游,唯实唯勤、善作善成,为加快实施“三城建设”,推动泉港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而努力奋斗!

  附件

  名词解释

  1.“三城建设”:建设绿色石化名城、现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

  2.“百日攻坚”、“六比一看”:从9月1日至12月10日开展全区重大项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六比一看”分别为:比谋入库、比前期速度、比开工投建、比竣工投用、比有效投资、比要素保障,看综合成效。

  3.“1 n”产业体系:“1”即构建“油头-化身-轻纺尾”的石化链条,“n”即同时打造“多维融合、多元并进”的产业集群。

  4.“三驾马车”:经济学上对投资、消费、出口的比喻。

  5.“准四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纳统标准80%及以上的法人单位。

  6.“小升规”:鼓励小微工业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7.“四型五式”工作机制:村村联带、村企联建、村社联营、村政联动“四大协作模型”;资源开发、资产盘活、资本运营、产业带动、服务创收“五种创收方式”。

  8.“一村一品”示范村:以村为基本单位,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产业或品牌,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9.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富民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提升好、乡村文化传承好、治理能力建设好和党建统领发挥好。

  10.“1小时灵活就业”智慧服务平台:集指尖家政服务、灵活用工、就业创业于一体的家庭服务业业态新模式,实现1小时就业网络区内全覆盖,免费为灵活就业人员及雇主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包含服务入驻、需求发布、就业意愿申报、工资自动结算、收费标准、服务评价等消费闭环服务。

  11.“505”微心愿:泉港区原有101个行政村(社区),在每个行政村(社区)各选取5户贫困家庭作为爱心资助对象,“505”既是“101×5”的总数,又与国际救援简称“sos”形似,被群众寄予了“民生救援”之意。

  12.“府院共建”医联体:泉港区政府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医联体。

  13.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在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一系列优质服务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好医疗服务。

  14.“一镇(街)一法官工作站”网格化司法服务:区法院聚焦各镇(街)在拆迁安置、文遗保护、渔港经济和生态康养等不同方面的司法需求,因地制宜成立7个镇(街)法官工作站,由经验丰富的庭长、老法官领衔带领7个诉前调解团队深入基层开展指导调解、化解纠纷、巡回审判和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形成网格覆盖无死角、纠纷调处不延迟、服务下沉零距离的诉源治理新机制。

  15.平安建设“三率”:群众安全感率、扫黑除恶好评率、执法工作满意率。

  16.重点工作“大调度、大督查”工作机制:建立重点工作“定期调度、抓住重点、解决问题、固化成果、动态管理、督查推动”闭环管理,形成“调度立账、清单对账、到期收账”抓落实“回路”。

  17.“一窗通办”:将进驻中心各窗口部门按照不同的主题区域进行划分,整合相关职能,推行受审分离的“一号一网一窗”改革,实现相关事项“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18.“政银企担”对接机制:由区级政府征集审定辖内符合条件且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向泉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汇总,并由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及时推送至银行业机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

  19.“八五”普法: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6年)。

  20.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21.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不予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

  22.行政诉讼“双率”:行政诉讼败诉率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

  23.“两书一函”制度:对企业被执行人有主动履行意愿但履行能力欠缺的,发出《执行和解建议书》,减小对企业被执行人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促进当事人“双向共赢”;对积极主动履行完毕的企业被执行人,出具《主动履行证明书》,帮助企业被执行人修复社会评价,正向激励“守信”行为;对不主动履行且符合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企业被执行人,发出《失信警示函》,警示纳入失信的法律风险,督促其履行义务。

  24.“1 3”专项行动:“项目奋战年”,加快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

  25.“四个一批”标准化园区: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用一批,分级分类抓好项目滚动管理。

  26.“三奖三补”:入园企业租金补助、入园企业购买设备补助、入园企业经济贡献奖励、入园企业营收首超奖励、设立电商示范创业园补助、园区运营机构奖励。

  27.“小升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升高新技术企业。

  28.“规升高”:规上企业升高新技术企业。

  29.“高升规”:规下高新技术企业升规上企业。

  30.“清源人才计划”:清源创新实验室围绕科研布局和石油化工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出台20余项科研人才招引、培养计划、激励措施。

  31.“涌泉行动·人才进港”:为贯彻落实泉州市“涌泉”行动,泉港区聚焦高校毕业生、重点产业人才、基础性人才和教育、医疗紧缺专业人才,配套出台9份引才政策,吸引一批社会经济发展紧缺人才涌入泉港就业创业。

  32.“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3.“投融建营”:集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和运营于一体的、全寿命期全产业链的项目运作模式。

  34.“免申即享”:惠企惠民政策无需申请,便可直接享受。

  35.“一件事”集成套餐: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从办理一个审批事项向办好一件事转变,将多个部门的相关审批事项进行整合,重新制定实施方案,梳理办事指南,制定一张申请表,一套申请材料,实现“一事跑多窗”变为“一窗办多事”,解决群众办一件事一次办。

  36.“数字政务门牌”:将中心高频事项进行颗粒化梳理和情形拆分,设置相应的情形问题,通过问答式的操作,智能、精准生成满足群众需求的引导方式,制定成政务服务智能导办二维码,张贴到老百姓家门口,让他们需要的时候一扫码就能快速了解谁能办、在哪办、如何办。

  37.“政务会客厅”: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政务“会客厅”,将政务审批面对面的方式,转变成“肩并肩”的服务模式,将需要办理审批手续的投资项目统一纳入帮办代办项目服务库,由帮办代办人员,按项目需求和行业特点,靠前指导项目“一链式”手续办理,为企业项目提供从开办、立项、用地规划、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等“一站式”服务。

  38.“四好农村路”:建设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39.教育高质量发展“1 n”行动:“1”即关于全面推动泉港教育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n”是各领域各部门具体落实《实施意见》的19项配套政策措施,是推进泉港教育高质量跨越发展细化实施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40.“30 10 n”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各镇(街道)组建一支至少3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各行业主管部门组建至少10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企业根据实际组建抢险救援队伍。

  41.生产安全事故“四项指数”: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

  42.“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43.“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44.“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5.“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官网地址下载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123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