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理。加强优先保护类土地区域的环境监管,建立耕地优先区域地块名册,逐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评估。建立科学施用农药化肥制度、农药包装容器等废弃物回收制度。实施安全利用类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提高安全利用类土地的风险控制水平。实施贵池区1120亩和东至县500农用地安全利用类土壤修复。加强严格管控类农用地的环境监管,依法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完备设立相关标识。
3.加强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善重点行业企业地块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对符合准入条件的地块,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用地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与修复,开展贵池区天灵矿业选矿厂土壤污染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
4.切实防范土壤环境风险。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储备库建设,梳理提炼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地块调查及风险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土壤环境监管能力提升项目。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推动矿山环境整治和修复,解决一批历史遗留矿山采选废渣和矿洞涌水等污染问题。
专栏四:土壤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1.农用地安全利用:推广综合降镉技术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累积治理修复超过3000亩土壤。
2.建设用地地块调查与风险评估: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块为重点,实施重点地块土壤修复工程。
3.土壤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完善县级环境监测站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设市级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
(四)严格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理
1.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实施一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重点开发煤矸石、炉渣、磷石膏、尾矿、废渣等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手段,促进一般工业固废在企业内部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完善一般工业固废回收利用和处置体系,统筹建立区域性综合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增强一般工业固废处置能力,力争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与回收利用率达100%。建立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再生利用体系,强化建筑垃圾回收、转运和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监管,加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全面梳理排查存量建筑垃圾堆放情况,有序转移现有消纳场所的存量建筑垃圾,开展清理后建筑垃圾残渣堆放场地的生态修复工作。
2.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深入实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化工园区、尾矿库等重点地区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实现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在线申报、管理计划在线备案、转移联单在线运行、利用处置情况在线报告的全过程在线监控,加强危险废物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对各类危险废物“就地分类收集、安全及时转移、实时全程监控”的规范化监管,有效遏制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处置造成的环境污染。合理布局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项目,新建5.1万吨/年危险废物焚烧和综合利用项目。开展化学品和新化学品物质使用情况调查及监控评估,强化废弃危险化学品监管,防止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3.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加强医疗废物的环境监管,确保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正常运行。做好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健全城乡医废处置设施共享机制,利用现有危险废物焚烧炉、生活垃圾焚烧炉、水泥炉窑补足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短板。强化医疗废物处置日常监管,探索建立覆盖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贮存点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及时互通共享。
专栏五: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1.生活垃圾分类项目:东至县新建50吨/天转运站1座,石台县新建100吨/天原生垃圾压缩转运场1座,推进池州市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项目建设。
2.餐厨垃圾处置:推进日处理规模200吨/天餐厨垃圾焚烧处置项目建设。
3.生活垃圾处置:新建日处理规模500吨/天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配套建设30吨/天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固化物填埋场,新建东至县管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沼气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项目。
4.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建设150吨/天的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项目,统筹处置拆迁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和工程渣土。
5.危险废物收集处置:新建5.1万吨/年危险废物焚烧和综合利用项目。
6.医疗废物处置升级改造:将现有医废处置能力由3吨/天提升为5吨/天。
(五)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1.重点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建立城乡统筹、设施完备的供水工程体系,依托大中型规模水厂将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在不具备联网条件的偏远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地区开展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升级改造,提高供水保证率。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对水源地及其周边人类活动、畜禽养殖的监督,防范农业面源污染,健全农村饮水水源保护长效机制。
2.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的采用城镇集中型、村庄分散型、农户分散型等处理模式,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完成17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污水收集率达60%,实现乡镇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收集率达75%。明确运行主体,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主体的监管,保障农村污染治理设施长效运行。
3.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机制建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流程管理,做到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露天垃圾池全面取缔。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监督考核机制,落实运营机构的主体责任和县、乡级政府的监管责任,建立多部门参与、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考核机制。
4.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禁养区和限养区畜禽养殖场监管,对依法关闭的禁养区养殖场地进行清理、复绿,严格控制限养区养殖户的养殖数量,妥善处置养殖废弃物。鼓励采取“种养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的农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支持建设有机肥加工厂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5.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秸秆机械化还、离田适用机械设备利用率,加强秸秆肥料化回收利用。大力发展秸秆发电、秸秆固化成型、秸秆制气等能源化利用项目,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推广秸秆青贮、微生物发酵技术,拓宽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渠道。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利用机制,实施可降解膜减量化行动,健全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