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增强小微企业园科创服务能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构建政府开发、村级开发、上市公司开发、企业联合开发、“工业地产”开发等多元主体、层次丰富、梯次升级的小微企业园体系,努力打造小微企业园“慈溪样板”。加强小微企业园科创资源导入,深入推进“一个科技特派员、一个科技中介服务点、一个行业检验检测服务点”的科创资源服务体系,推动成为科技孵化园。即依托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科研资源,每园选派一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并实行“双重管理、严格出勤制度、建立业绩档案、强化督查通报”管理制度,协助企业加强研发辅导、解决技术难题。每园引进一家综合性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人才招引、创新支持、财务代理、投融资等综合服务。每园建设一个检验检测服务点,及时高效提供技术标准咨询、检验检测服务。

  3.加强高新微园区建设。充分整合城区综合服务资源和科技产业发展资源,通过政府回租、统一改造方式,推进老工业区改造提升、零散企业园区腾笼换鸟,将改造释放出来的空间,嵌入式地在大街小巷容纳创新创业者,以高新微园区作为创新核心点,打造一批都市 园区混合型的科技创新特色区。建立健全园区配套、增加提升科技服务功能,利用慈溪在外乡贤资源及上海虹口区创新服务中心作用,导入一批技术转移转化的产业项目或孵化相对成熟的产业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建设创新型县(市)领导小组作用,形成科技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同支持集成联动的工作体系。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据本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强化科技创新部署,做好衔接,加强重大事项的会商和协调,做好重大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形成“一手抓gdp、一手抓r&d”的良好氛围。加强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战略性新思维和专业化素养的科技管理人才,进一步提高科技治理能力。

  2.强化监测评价。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开展中期评估和专项监测,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完善规划实施督查和考察机制,将本规划主要发展指标实施情况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评价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强化与百度合作,以慈溪大数据中心、慈溪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等项目为抓手,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建设科技大脑,提升科技治理数字化、现代化水平。强化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推进党政机关整体智治。

  2.深化科技投入机制改革。进一步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支持创新创业,健全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强基金风险防控及收益分配。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稳步提高财政科技拨款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

  3.探索科技创新市场化改革。一是深化产业研究院投资体制改革。研究院建设由政府出资为主,逐步转为企业众筹、市场埋单、政策支持三个渠道共同承担。原则上由各地承担投资运行费用,市级从产业政策的层面给予相应配套。二是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和机制。厘清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的科技评价机制,注重加大应用研究项目比例,着重将成果转移转化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纳入对高校、科研院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作为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孵化器建设运行机制。明确建设区域布局,使孵化器功能作为小微产业园标配,破解产业分布“低、散”难题。突破传统运营模式,由“政府投资、公益性主导、事业单位管理”,转为采用“政策引导、市区两级共建、市场化运作”。

  (三)加强人才科技支撑

  1.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打造高端科技人才蓄水池。大力实施顶尖特优人才倍增行动,全面构建“高精尖缺”人才开发目录库,深入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领军型团队计划等人才项目,重点引进一批突破关键技术、引领新兴学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掌舵领航”的顶尖人才、关键人才。二是培育壮大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实施“青英弄潮”“青苗回归”“青创筑梦”行动,建立青年人才“阶梯式”支持机制,推进高校毕业生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激活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活力。三是加快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慈商精英培育行动,着力打造适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时代企业家队伍。推进新时代“上林工匠”计划,充分利用宁大科院与公牛、慈星、新海等名企共建产业学院及同济大学联合共建培训班,支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技能创业孵化基地等培养平台建设,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

  2.加强人才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加强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及外国专家工作站建设。紧扣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引才视野,引进一批院士和高端外国专家,加快建设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站和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推动高层次人才集聚、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二是推进“院士之家”建设。加强与慈溪籍院士的联系,依托丰富的慈溪院士资源,推动优质人才、项目、机构和资本集聚。三是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探索人才使用、管理、激励等创新政策试点,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流动通道,探索实施新时代“星期日工程师”工程,高标准建设满足优质人才科创项目转移需求的平台载体,加强与长三角高端人才、国际人才创新合作。

  (四)强化区域协同创新

  1.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支持慈溪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和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织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鼓励企业加强与“创新大国”“关键小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企业合作,支持企业布局全球市场,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海外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双向互动的科技孵化器和离岸创新中心。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的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精准引进海外工程师、外国专家等高端科技创新人才。

  2.深化国内科技合作。一是主动参与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聚焦长三角产能扩张型、环节互补型产业发展,积极承接上海功能转移,以科创“飞地”为载体,推动科技成果在慈溪转化。依托异地研发园,加强与上海复旦、交大、同济大学等重点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政策共享通兑。二是加强军民科技合作。加强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海军工程大学等强企强校强院强所合作,搭建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及创新中心,探索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点科技项目。

  (五)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官网地址下载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6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