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守生态红线,保障生态安全。根据《江苏省“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和《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泰州市林业发展规划基础条件

  一、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泰州市地处长江下游,位于江苏中部,东经119°39′-120°31′,北纬31°55′—33°11′,南濒长江,北依淮河,东近黄海,西接扬州,跨里下河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地形区,全市总面积5788平方千米,辖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海陵区、姜堰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

  (二)地形地貌。泰州市地处江苏腹地,地势平坦,除靖江市有一独立山丘外,其余均为平原,地势呈中间高、南北低走向。南部沿江地区,地面平均高程2.5-3.5m,中部是通南高沙土地区,地面平均高程4.5-5m,北部是典型“锅底洼”地区──里下河平原,地面平均高程仅有0.5-1.5m。

  (三)气候土壤。泰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光热水气资源协调配套,年降雨量950-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年日照时数2030-2040小时,无霜期220-225天。土壤类型主要分为黄潮土、黑壤土(水稻土)。

  二、社会经济条件

  (一)行政区划及人口。截至2020年12月,全市有65个镇、2个乡、23个街道办事处,1165个村民委员会,523个居民委员会,户籍总人口497.1499万人。

  (二)国民经济状况。全市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2.77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6.37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5.20亿元,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0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5元。所辖各市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行列。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泰州是苏中门户,自古就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新长、宁启铁路,京沪、盐靖、启扬高速公路纵横全境,国道、省道、县乡公路蛛网密布;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港,是江海河联运、铁公水中转、内外贸运输的节点;扬州泰州机场距市区直线距离约20千米,年旅客吞吐量两百万人次;全市通讯、电力基础设施发达。

  三、森林资源现状

  泰州市自然植被类型为北亚热带落叶针阔混交林,自然分布的乡土树种有枫杨、银杏、桑、柳、栎、榉、桃、榆等多种品种,此外有上个世纪60年代引种的泡桐、刺槐,70年代引进的水杉、池杉、柳杉、杨树等,90年代引进的落羽杉、中山杉、松柏类和大量灌木。依据2020年森林资源一张图成果统计和《江苏省林业局关于泰州市2020年林木覆盖率的复函》(苏林测〔2021〕12号),全市森林覆盖面积12.67万公顷,其中有林地9.69万公顷,灌木林地0.58万公顷,四旁树折算2.40万公顷。从森林起源看,泰州森林资源均由人工林组成,无天然林;从树种组成看,银杏是泰州市森林中重要树种,面积占有林地面积32.35%;从林地用途看,商品林占六成以上;从林龄结构看,中幼龄林占比86.5%,与泰州历史上森林资源偏少,近年来组织大规模植树造林的现状相对应。此外,全市人均森林面积0.02公顷/人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3公顷/人。从森林蓄积量方面看,乔木林蓄积量43.5立方米/公顷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5.3立方米/公顷和全国平均水平73.5立方米/公顷,森林经营亟待加强。

  四、湿地资源现状

  根据《泰州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按照湿地二调分类标准同口径进行统计,全市湿地共有4类7型10.33万公顷,湿地率17.3%。其中自然湿地5.60万公顷占全部湿地的54.3%;人工湿地4.73万公顷占全部湿地的45.73%。各市(区)湿地面积中,兴化市湿地面积6.05万公顷在全市湿地总面积占比最大,达58.61%。全市有省级重要湿地5处1.6万公顷、市级重要湿地14处0.57万公顷。到2020年,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3.11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55.5%。

  江苏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江苏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江苏泰州春江省级湿地公园和江苏泰兴长江天星洲省级湿地公园等重要湿地,都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科普宣教、生态养殖等多种价值,已成为泰州市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五、自然保护地现状

  根据《江苏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泰州市整合优化后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4处,均为自然(湿地)公园,总面积3464.40公顷,占陆域国土面积的0.60%,分别是:江苏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684.6公顷、江苏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303.8公顷、江苏泰州春江省级湿地公园390.5公顷和江苏泰兴长江天星洲省级湿地公园1085.5公顷。

  六、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

  全市现有野生动物有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79科132属225种,包括东方白鹳、红隼、燕隼、凤头蜂鹰、水雉和人工引繁的麋鹿、扬子鳄和黑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王锦蛇、黄鼬、戴胜等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市植物种类丰富,陆地植物约30科150多种;水生植物30多科70多种。珍稀濒危或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青檀、中华水韭、水蕨、莼菜、野菱等。

  第二章 “十三五”林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以《江苏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动计划》(苏林发〔2013〕35号)为指导,以“绿满泰州,生态名城”为目标,大力推进林业建设,努力提高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森林蓄积量显著增加、林业综合效益不断增强,较好地完成“十三五”林业各项目标任务。

  一、主要成就

  (一)国土绿化实现提档升级。全市累计完成成片造林面积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17.74%和25.15%(其中林木覆盖率增幅2.05%列全省第一位),完成森林抚育面积2.93万公顷,义务植树1310万株,建成省级“互联网 全民义务植树基地”2个。一是加快推进长江岸线绿化工作。制定了《泰州市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泰政办发〔2019〕46号),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地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19年以来,完成长江岸线造林293公顷,建成高质量造林绿化示范点2个。二是加强珍贵树种培育。积极推进国土绿化“三化”(珍贵化、彩色化和效益化,以下简称“三化”)结合,完成“三化”成片造林6147公顷,栽植“三化”树种925万株,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232万立方米。三是持续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完成四旁植树1997.6万株,新建、完善农田林网7.5万公顷,结合村庄整体环境治理,建成省级绿美村庄(森林生态、“三化”示范村)238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官网地址下载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0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