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城乡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突破点,深入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医改工作重点任务。通过深度整合全县医疗服务资源,有效融合公共卫生资源,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密切医共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高效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县域医共体向紧密型过渡和发展,逐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上下贯通、“医”“防”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加大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急、难”救助,健全县、乡镇、村(居)三级管理网络和信息报送机制。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助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支撑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借“融杭”、“长三角”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形式兴办及引进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增强养老服务水平和供给。

  (四)提升新型城乡社区服务能力

  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优化完善县职能部门、乡镇在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加强治理体系顶层设计和部门协调,构建全县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居民自治组织体系,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高城乡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城乡社区信息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 ”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城乡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提升治理效率和效果。对接杭州地区先进社区服务理念,推动“三社联动”工作,推进智慧社区和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

  完善城乡社区基础设施。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提升”的思路,加快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推进美丽黟县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管护和综合利用机制。

  七、增强城乡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定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力度,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做大做强“五黑产业”。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五黑”产业园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提升。着力发展农村电商,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社会效益。

  发展壮大制造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推进企业装备更新、技术革新、品牌创新,着力推进“补链、延链、强链”工程,促进电子元器件、绿色食品、机械铸造、丝绢纺织等四大传统产业向多元化、深加工、高附加值转变。紧随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加速打造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围绕发展智能制造、大健康、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高水平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引进一批资源利用率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项目,提升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实施“全域旅游”、“旅游 ”战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辐射联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推进金融服务业,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做大做强现代物流,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加强县域商贸业体系建设,带动县域消费升级。推进现代商贸业、旅游业、养老健康服务业、文化产业、居民及家庭服务业等,打造具有综合职能的现代化黟县。以保障民生为根本,普惠民生服务,协调发展城乡公共服务业,稳步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形成农村服务网络,完善城乡服务业运行机制和发展体系。

  (二)加快推进产城融合

  以城乡经济转型发展、城市功能优化提升为基础,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影响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加强文化旅游、精致特色农业、新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特色产业与城市多元功能配套的紧密结合度,部署有利于新型特色业态发展的特色化城市空间,实施有利于要素集聚、产业拓展、空间融合的政策措施。提升西递、宏村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经济开发区、渔亭工业区和城东新区单元等区域的集聚集约水平,围绕产业平台加快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提高园区现代服务水平,推动从“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

  (三)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鼓励和引导工业、城镇向未利用地、劣质农用地等区域集聚。通过“四换三名”工程,大力推进“腾笼换鸟”,适当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严格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通过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实现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对旧城区、镇区、老旧工业区、旧村、棚户区等的改造利用,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利用效率。

  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把城市地下空间作为新型国土资源,按照竖向分层综合开发、横向功能空间连通、地下地面统筹协调的要求,完善开发利用规划。整合客流、商业、地产等多种资源,优先发展地下停车、地下交通,积极推进地下商业、地下仓储等设施建设,促进地下空间互联互通和功能多样化发展。

  (四)打造运行高效的智慧田园城市

  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大力推进5g移动网络全覆盖,全面推广“三网融合”,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和宽带乡村工程,建设“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加快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交互式网络电视建设,不断优化网络性能;加强安全测评、容灾备份、电子认证、应急指挥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共网络、政务网络和无线电的信息安全体系,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建设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现有电子政务网为基础,扩容升级打造政府部门共享的高速骨干网络平台,建设统一的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县级政务大数据中心,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文化等政务数据库,建立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机制,推进大数据创新运用。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集成化智慧化运行,支持企业开展数据开发运用和数据增值服务,推动社会服务模式创新。到2025年,“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建设黟县大数据中心。依托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综合平台、平安工程和数字城管监督指挥系统,不断完善信息化、立体化社会治理体系。构建黟县大数据中心与云平台,促进大数据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加快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建成推广智慧城管、智慧安防、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安监等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

  推动应用管理服务融合。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以黟县城市大脑中心为支点,构建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立社会治理大数据应用体系和社会综合治理网络体系,构建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生态治理等网络化、精细化、智能化。

  八、创新城市化健康发展机制

  (一)健全人口管理制度

  创新完善人口服务和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确保农业转移进城人口继续保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权益、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收益分配权落实到位;确保农业转移进城人口真正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住房、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五项保障。

  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培训资源,加大进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强化就业创业指导和支持,使农业转移进城人口留得住、有住房、可就业、能发展。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形成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有效衔接的人口管理制度。

  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计生、税务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

  (二)深化土地市场化配置改革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土地红线,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多途径解决城镇化用地需求。建立城镇用地规模结构调控机制,按照功能区域分类控制城镇规模,实现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城镇低效、闲置、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机制,大力清理闲置土地,努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进闲置用房再次利用、产业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利用等工作,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不断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市场化退出机制。按照占优补优,占补平衡的原则,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建立地票交易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有序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入股交易试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官网地址下载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8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