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三城两基地”的功能定位,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引领,全面推进健康衡水建设,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培育健康产业为重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六个新衡水”建设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健康优先,共建共享。实施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制度,推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完善政府、社会、个人共同行动的体制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为“六个新衡水”建设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
2.预防为主,强化基层。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强化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资源下沉,密切上下协作,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3.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围绕我市“三城两基地”功能定位,把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作为重点,加快市办医院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城乡、县域、人群之间资源配置、服务能力和健康水平差异。
4.改革创新,系统整合。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破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处置能力。统筹预防、诊疗、康复,优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促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与“三城两基地”功能定位相匹配、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为“六个新衡水”建设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健康生活更加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扩容,布局更加均衡,冀东南区域性医疗高地初步建成;中医药振兴发展全面提速,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重点人群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健康环境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健康产业加速发展,产业体系逐步建立。
三、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一)加强全民健康教育
完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健康科普、健康教育服务基地。健全覆盖全市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显著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大力开展健康县建设,国家和省级健康县比例不低于40%。进一步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二级以上医院中健康促进医院比例不低于50%。按照省统一部署,推动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广泛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
(二)塑造全民健康行为
落实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推进“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落实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强化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营养干预,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到2025年,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推广分餐公筷等生活习惯。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开展控烟行动,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创建,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疾病传播。大力普及有关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加强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早发现、早治疗成瘾者。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与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的衔接。
(三)促进全民心理健康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规范心理援助热线管理,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健全精神卫生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家庭相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制。完善干预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救援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和水平。到2025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
(四)提升全民身体素质
围绕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按照“便民、惠民”的原则,在人群较为集中的公园、社区、广场等地安装、修建、改建一大批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15分钟健身圈”。依托衡水湖和滏阳河市区段的自然风景优势,建设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滏阳河体育公园。注重均衡城乡体育资源,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美丽乡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民居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等多项健身工程。建立健全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广大市民为服务对象,以组织开展小型多样的健身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为工作内容的各类健身协会。根据不同地域特点,按照“一县一赛事、一县一品牌、一县一特色”的办赛理念,谋划打造影响力大、普及面广、特色鲜明的精品赛事活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建设,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常年不间断。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推动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在有条件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推动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到2025年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覆盖率达到50%,具备条件的地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