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坚持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专用化发展方向,加强政策引导,集中资源要素,完善市场机制,推进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功能农业、美丽农业转型升级,强化平泉特色农产品的质量保障,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产品影响力,构建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需要。到2025年,全市特色作物占种植面积30%以上,农业特色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90%以上,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以上,区域公用品牌达到2 个。

  3.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1)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支持森源、华菌、银湖、润美等食用菌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即开即食软包装休闲食品、菌菇人工合成肉、蛹虫草功能饮料等新产品,打造全国最知名的食用菌产业集群。依托亚欧、杏林春晓、乐野等加工企业,提取杏仁苷、杏仁油,生产杏仁露、洗护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依托振邦、果壳郎等生产果蔬菜脆片、果蔬饮品等产品。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8亿元以上。

  (2)积极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结合菌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建设等,促进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和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到2025年,累计建成100个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全市库容达到260万立方米、库容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基本实现省级以上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覆盖。

  (3)畅通农产品物流。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补齐城乡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和供销合作社向乡镇农村延伸,畅通农资、日用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流通渠道,促进农产品产销与物联网、互联网协同发展,提升农村现代流通水平。到2025年,农产品网上零售额达2千万元,年均增长10%。

  (4)培育生态休闲农业。按照城郊区、农业园区、森林景区等统一布局农事休闲游,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各异、互补发展的农事休闲游项目和基地,拓展特色优势产业功能,进一步提高农业附加值。重点打造“七沟-王土房-七家岱-柳溪”和“柳溪-黄土梁子-卧龙镇-平泉镇”2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游路线。到2025年,全市休闲农业年接待30万人次以上、年综合收入达20亿元以上。

  (5)打造融合发展平台。以食用菌、设施菜、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围绕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示范带,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 加工 科技”的园区基地,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特优区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重点实施全产业链建设,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高地。对标国际标准,以瀑河源等核心农产品出口企业为依托,建设食用菌出口示范基地、冬奥会农产品供应储备备选基地。引导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产业向中心镇(乡)聚集,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术进镇,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到2025年,全市农产品精品示范基地达到58个,培育“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120个,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

  (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突出重点区域。依据京津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功能区定位,立足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和产业基础,围绕“山顶生态盖帽、山中果树缠腰、平地菌菜唱主调”的调整理念,按照“南果北菜全域菌”布局,突出打造“四线一带一园”(承朝高速、101国道、京沈客专、平铁平双公路和辽河源旅游公路带及国家、省市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区域,调出产业带、景观带、示范带,形成产业扶贫成效明显,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年调整优化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

  (2)突出重点产业。深入实施优势产业扶贫工程,坚定不移地发展“一主两辅”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食用菌、设施菜)、经果林等“稳得住、保长远”的特色优势产业,达到“调一次顶十年,调一亩顶百亩”效果。突出特色化、专业化和集中化,聚焦提升创新能力,推进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狠抓重点项目,重点培育加工规模大、集中度高、带动能力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食用菌和山杏加工产业集群。

  2.大力发展“一主两辅”产业。

  (1)集约发展食用菌产业。以卧龙镇、黄土梁子镇、杨树岭镇为核心区域,依托菌种研发中心,培育和引进优质新品种,提高环境自动控制和生产基地机械化水平。按照“全域菌”的产业布局将小型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和撤并归类,按照规模集中连片、生产要素聚集、设施装备先进、技术模式领先、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原则,整合形成40个大型标准化示范园区和100个功能配套、设施规范的生产基地,分别建设香菇、杏鲍菇、滑子菇、平菇、双孢菇等不同种类的标准化生产小区,打造全国最大越夏香菇特优区,将平泉食用菌产业建成国际知名品牌、技术领先、品质一流的全国第一大县级市,成为平泉强县富民的第一支柱产业。到2025年,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7万亩,规模总量达7亿棒、产量达65万吨、产值达到66亿元,产业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48%。

  (2)稳步发展设施菜产业。坚持以设施化为方向,以榆树林子、台头山为核心,推进以“平泉黄瓜”为主打品种的设施菜规模化发展,适度发展拱棚设施种植西兰花等高效益蔬菜,构建四季生产、周年供应格局。围绕“一线两区”区域(“一线”是g508国道沿线的桲椤树镇、党坝镇、小寺沟镇、南五十家子镇、卧龙镇、黄土梁子镇;“两区”是榆树林子镇、茅兰沟乡区域和台头山镇、青河镇、杨树岭镇、道虎沟乡区域),新建百亩设施蔬菜园区20个以上,力争建成500亩以上规模现代蔬菜产业园区2个,打造2个现代蔬菜产业园区,全市设施蔬菜园区达到380个以上,高标准打造平泉黄瓜特优区。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栽培模式,推动老旧棚室向高性能棚室升级,提升设施蔬菜机械化栽培水平,实现园区水肥一体化、自动化控制、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构建绿色环保、资源节约型生产新模式。到2025年,蔬菜总面积达到25万亩、产量达到200万吨、产值达到50亿元,其中设施菜面积达到17万亩、产量达到150万吨、产值达到45亿元,产业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3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