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园区服务能级。围绕健康产业特点和需求,在完善园区配套基础上,聚集交流平台、研发平台、中试平台、检测平台、展览展示平台等产业服务资源,构建以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体的产业园区服务支撑体系,积极为企业提供载体、政策、功能、渠道、资本、人才、品牌等全流程服务。强化园区和企业安全生产理念,定期对医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监督检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遏制重大安全事故。

  (三)健康主体培育引进工程

  1.加强企业培育力度。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本土领军企业发展,鼓励东圣、万通、茂祥、金恺威、兴华、利民、昌源等企业增资扩产,持续做大做强,在建设用地、科研投入、公共资源配套等方面给予保障。支持龙头企业跨领域、跨行业发展,由传统医药领域向养生养老、健康旅游等领域延伸发展,打造复合型、全链条的大型企业集团。

  扶持发展中小微企业。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和中小微企业成长服务机制,在行政审批、政策咨询、人员培训、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力度,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大力培育一批高成长、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在创新研发、企业融资、厂房补贴等方面予以支持,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对获得药物临床研究批件、新药证书、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推动重大项目招商。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在我区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聚焦我区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产业链关键环节,明确重点招商方向,创造条件、集中资源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对模式业态新、技术含量高、引领作用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决策,在建设用地、行政审批、投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创新招商模式。围绕健康产业体系的重点领域绘制产业链图谱,按照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方式,确定目标企业,实施精准招商;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媒介,以商招商,吸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落地;注重社会化招商,发挥国内外有影响的中介机构、行业组织和招商经纪人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招商;探索股权招商、“资本 产业”等招商新模式。

  (四)健康产业聚智引才工程

  1.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

  依托通化市现有及未来规划建设的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和医疗机构,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与医疗、健康产业相关学科,加大对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中医学、农村医学等现有专业中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规模化培养养老护士、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高级护工、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从业人员,培养护士、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加快培养中医养生保健师、健康指导师、中医营养保健管理师、心理保健师、理疗保健师、针灸保健师、推拿整脊师等。完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鼓励校企联合办学、合作培训、教育实习基地,医药产业领域推动与吉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进行联合培养,引进、培养符合东昌大健康产业发展青年人才。出台高端人才引进的配套保障政策,引进重点行业、瓶颈行业紧缺急需的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建设一支现代企业家队伍,保证大健康产业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

  2.完善人才管理体制。

  探索多样化人才招引模式。对接省内外健康人才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模式,实行高端人才“一事一议”制度。推行从省外引进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或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直接办理聘用手续,不受编制、岗位等限制。探索实行多点执业医师“双合同”制管理,多点执业医疗机构可自主支付医务人员多点执业报酬。梳理我区在国内外人才资源信息,加强联络沟通,促进本土人才回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行业资格认证、岗位培训、人才培养与考核评估等培训服务体系。健全人才引进政策措施,细化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将健康产业人才纳入东昌区人才管理体系,深化人才激励政策机制。

  (五)健康品牌塑造推广工程

  1.推广中医药文化品牌。

  开展中医药品牌推广活动,积极组织各类药材展销会、中医药文化博览会、中医学术交流会,搭建品牌展示平台,提升我区中医药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中医药科普宣传周、专家义诊月等活动,加大中医药宣传普及力度,营造“学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提升群众中医药知识素养。吸收数字化、网络化、视频化等新兴传播媒体,丰富中医药文化及养生保健知识传播途径。

  2.完善品牌体系建设。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引入专业品牌策划机构,以中医药、健康食品、康养旅游为重点,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引导相关农户、企业、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使用区域公共品牌,通过规范包装、联合推广等形式,形成品牌合力,打造区域名片。加强对区域品牌授权产品、服务的质量监管,提升品牌价值与公信力。

  提升企业品牌经营能力。支持本土企业完善品牌体系,加强产品技术创新,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竞争力。鼓励企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组织架构和经营理念,建立科学、规范的经营机制,提升企业的品牌经营能力,树立品牌企业理念,增强创名牌意识。

  3.建立“健康东昌”城市品牌。

  树立“健康东昌”城市形象。对标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健康城市水平。深度挖掘自身特色优势与文化内涵,设计推广“健康东昌”形象,城市建设广泛融入健康元素,提升健康城市形象。开展健康教育,向广大群众推广健康文化和健康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