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玉米秸秆全量深混还田技术模式试点示范工程。黑土层厚度30cm以上地块,试点实施以玉米秸秆全量深混还田为主推技术,集成其他田间管理技术,减少农机作业次数和化肥投入,提升耕层有机质含量。

  6. 深翻 有机肥施用推广工程。在全市典型黑土区,推广实施秸秆还田与“深翻深耕 有机肥还田”为主的综合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实施秸秆机械粉碎翻压或碎混还田,配套施用有机肥,推进畜禽粪肥资源就地就近发酵腐熟和还田利用。

  7.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因地制宜推广“两废”资源就地就近循环利用模式。建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点。争取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支持,发展有机肥堆沤、厌氧发酵,建立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奖补整县试点。

  第八章 提升黑土地质量监测评价能力

  扎实推进黑土地质量监测评价,加强耕地与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加强黑土地质量评价,提升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智能监测水平,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扎实数据基础。

  一、加强耕地与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综合运用传统技术和3s技术,科学选定能够反映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的监测指标,建设快速精准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依托中国农业大学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在示范区内开展耕地质量信息采集技术创新应用试点,推动土壤传感器、高光谱、遥感、物联网等现代技术与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工作深度融合。利用北斗定位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秸秆全覆盖、宽窄行种植、免耕少耕等农用机械使用技术进行效果监测,收集耕作数据,为农机作业质量安排补贴发放提供依据。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保护性耕作示范区进行监测,获取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熟期预测等农业种植信息,辅助专家及时指导农户进行适当的农机作业。

  二、加强黑土地质量评价

  推进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开展土壤养分管理,实施有机质提升行动。开展相关农艺技术措施的研究和推广,改革耕作方式。实施保护性耕作,积极推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大力实施国家和省市相关工程项目,包括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土保持、防护林更新改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

  三、提升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智能监测水平

  建立黑土地保护利用智能监测和预报平台,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和监督评价体系。完善黑土地、高标准农田信息监管平台建设,利用高分卫星、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用和管理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开发有关信息化平台,为实现高标准农田项目上图入库、统计分析等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开展项目管理、审批审核、组织实施、进度监管、竣工验收等监测监管服务,开展相关土地规划、土地现状、永久基本农田、确权信息、农用地信息以及两区信息的农村土地资源综合管理服务,开展农田及设施的运行维护、绩效评价管理等监督评价服务,为农业农村部门业务管理决策、高标准农田数据有效利用提供服务,实现“以图管地、以图规划、以图指挥”的科学管理模式,使黑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利用过程可追溯、可核查、可统计、可视化。

  专栏4. 重大工程项目

  1. 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根据黑土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种植作物等,统筹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网点,每10万亩耕地布设一个监测点,监测黑土地质量主要指标。

  2. 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在全市全面开展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按照每1万亩耕地设立1个调查点的密度设置耕地质量调查点。每年定期开展土壤样品采集、检测和质量评价工作,完善数据信息管理,建立标准化、规范化耕地质量评价机制。

  3. 黑土地保护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完善黑土地保护数据信息系统,在典型黑土区建设黑土地保护数据信息库和农机作业监管平台,整合黑土地相关数据信息资源。积极推进县(市)级和省级黑土地保护大数据平台建设对接。建立黑土地保护遥感监测信息系统,构建黑土地保护监测预警平台。对黑土地数量、质量及保护措施等实行“一张图”管理,动态监测、精准决策。

  第九章 推进黑土地保护机制与政策创新

  围绕黑土地保护利用,强化黑土地保护项目政策保障,加强黑土地保护多维度资金支持,强化黑土地保护技术标准化支撑,创新推动黑土地保护经营主体化支撑,健全保护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

  一、打好黑土地保护政策组合拳

  以黑土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统筹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还田、免耕与少耕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示范等专项政策,用好打好黑土地保护政策组合拳。落实有机肥还田政策资金,有机肥田间贮存和堆沤用地按设施农业用地管理;鼓励企业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还田利用。

  二、加强黑土地保护多维度资金支持

  落实好黑土地保护措施奖补资金,充分发挥资金聚焦效应,用好用足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有关政策;支持相关机构,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土流失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等信贷支持和专业化担保力度,引导本地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加大服务“三农”力度,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扩大担保业务覆盖面,执行优惠担保费率;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施用有机肥项目补贴、深松整地补贴、轮作休耕补贴、秸秆还田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补贴政策,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玉米、水稻完全成本保险、种植收入保险等满足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鼓励开展互助合作保险;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黑土地保护建设,引导商业性经营资本进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等领域,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加强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撑和保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0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