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实现全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工业新目标,推动新型工业化提档升级。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千方百计做大工业总量。实施新型工业突破提升行动,确保规上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以上,工业投资增速50%以上,新增上规入统工业企业5家以上。做强龙头企业。实施“2510”企业培育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指导企业合理增线扩产,培育壮大亿元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引导配套产业向龙头企业靠近,打造以新型建材为基础的产业集群。拓展工业产品市场。积极推动县内工业产品入驻黔酒平台,不断拓展省内市场;强化东西部消费协作和跨境电商,拓展省外市场;进一步指导企业开辟外贸渠道,扩大茶叶、粽叶等产品外贸市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增长5%以上。做优企业服务保障。开展工业企业稳产增产帮扶专项行动,协调保障企业原材料供应和用工需求,推动企业实现满产达产;强化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及时帮助规上企业解决问题困难,支持骨干企业提升层次、形成优势。

  千方百计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施科技赋能突破提升行动,加快推动科技赋能转型,塑造产业创新竞争力。鼓励科技创新。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创新引领、提升水平,全面推进传统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加大“专精特新”各项扶持政策宣传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转型,力争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家以上。加快数字融合。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200个以上;推动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转型行动,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建设一批数字车间和智慧工厂示范点。发展绿色工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双坝风电场建设,力争葛藤湾风电场年内开工,争取枫香溪、泉口风电场项目纳入省级实施计划,老屋基抽水蓄能发电项目尽快纳入省级“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积极抢抓乌江生态融合示范区发展机遇,全力推进铝材、水泥等建材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大力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水平,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发展,力争成功申报绿色工厂2家以上。

  千方百计推进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经开区工业经济主阵地主战场作用,推动要素向经开区集中、企业向经开区集聚、产业向经开区集群。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园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编制权力下放清单,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开发区运营管理水平,实现开发区高效运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成德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铝制品加工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实现扩能增产。加快完善园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功能配套,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和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坚持“亩产论英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推动“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统筹做好规划布局,制定完善“一图三清单”,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引导“一主两辅”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大力推进生态食品、健康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聚力打造“贵州鞋城”,引进鞋企5家以上,培育1家以上鞋企入规,实现产量300万双以上、产值1.5亿元以上。

  (二)重塑农业新名片,推动农业现代化增量增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做好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件大事”,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保耕增产为重要抓手,守牢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筑牢耕地保护根基。全力做好耕地恢复整改,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违法用地整改、新增耕地补充及管护等工作,牢牢守住76.85万亩耕地红线。稳步提升粮食产能。高质量推进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建立后续管护机制,实施粮油单产提升工程,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到57万亩以上,产量15万吨以上,油菜播面8.5万亩以上。强化重要农产品供应。加快“菜篮子”保供基地建设,打造相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蔬菜基地1.1万亩以上,实现蔬菜商品率稳定在72%以上,肉、蛋自给率达到100%;持续加大食品安全检查力度和私屠滥宰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着力巩固脱贫成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动态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巩固提升“3 1”保障成果。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面落实技能培训、劳务输出、产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兜底等帮扶措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着力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积极争取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用于村集体发展产业项目,实现3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45万元以上或年收益达20万元以上。全面推进农村资源资产盘活,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收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不断优化脱贫人口四项收入结构。着力深化东西部协作。抢抓粤黔两省、莞铜两市结对帮扶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机遇,深入推进德江与清溪组团“五个共同体”建设,扎实推进共建产业园区建设,招引落地企业3家以上,完成农特产品销售2.5亿元以上。

  持续夯实特色产业基础。围绕“三带两区”产业布局,突出抓好牛、中药材、茶叶“一主两辅”产业。做强牛产业。统筹推进10个肉牛重点乡镇、6个肉牛培育乡镇协同发展,力争全年存栏肉牛达18.8万头;加快推进奶牛场、乳制品加工等项目建设,促进奶源产量、质量双提升,全力打响德江奶牛品牌。做特中药材产业。全力构建集“两菌”培育、规模化种植、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平台建设为一体的天麻产业发展体系,力争天麻种植面积发展至100万平方米;全力稳住现有花椒面积,科学管护做大产量,深化加工扩大销量,推动花椒产业逐年向好。做优茶产业。高质量管护18.02万亩茶园,积极推广茶叶绿色防控、茶园机械化生产等技术,全力做好茶青采摘、精深加工等指导服务,确保茶叶总产量达1.51万吨以上。同时,因地制宜推动烤烟、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官网地址下载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1052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