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放心贴心的一流营商环境。精准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推动落实各项惠企纾困政策。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落实标准地出让和弹性供地,深化“拿地即开工”改革,全力保障企业建设和扩产用地。系统梳理现行电价气价政策,探索实施电力输配“增压降本”,积极争取更多优惠指标空间,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领导包保”“专人联系”“园区代办”等企业全生命周期动态服务机制,落实“一企一策”精准配对服务,靶向对接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问题。大力实施市场主体总量提升、质量提升、融通发展“三大工程”,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00家以上,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个体)10家以上。

  三、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增长,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深度挖掘消费潜力,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坚持聚精会神抓项目,加强项目效益评价,提升项目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着力提升包装项目成熟度,常态化储备项目300个以上、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力争省重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2亿元以上、市重项目年度完成投资44亿元以上,确保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持续保持全市第一方阵。深入开展跑项争资大会战,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和债券资金5亿元以上。推动项目专班实体化运行,强化项目跟踪调度,定期开展项目“拉练”,确保项目高效有序推进。严把项目建设安全关、环保关、质量关,建设精品工程,提升项目质效。

  充分激活有潜能的消费。积极落实省市“消费促进年”系列部署,全力推动消费提质扩容,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统筹文旅活动与消费激励政策相衔接,坚持一手抓外拓产品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重要会展活动;一手抓内扩消费空间,持续办好“龙跃楠都·乐汇姜城”等系列消费活动,提升带动刺激效应。规范“姜城夜市”点位管理,推动金丝楠水街创建省级高品质示范步行街,着力培育更红火的消费聚集区,将更多人气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加快推动姜城湖畔、汉嘉·锦绣天成等房地产项目建设,优化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提振房地产市场消费。

  持续深化高水平的开放。持续打好招商引资大会战,坚持“领导带队、全员招商”,大力开展以商招商、驻点招商、节会招商、委托招商,不断拓宽寻商渠道,积极组织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等重大平台活动,提升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力争引进到位市外资金70亿元以上、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聚焦“东融成渝、西向拓展”,加快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与大邑、邛崃等毗邻地区战略合作,全面推动功能互补、交通畅联、产业协作;围绕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川藏铁路商贸物流配套产业和农旅融合产业,加快建设川藏中药材产业协作基地,构建雅安连接康藏的新平台。

  四、坚持一核引领、强化三区联动,在城乡深度融合中实现全域多点协同发展

  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优规划拓空间,提升县域规划水平。加快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3 15”镇村片区规划体系,构建梯次分明、总专联动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持续优化城乡住房保障、产业发展、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等用地结构,让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有计划推进棚户区改造土地规划开发利用,积极推进闲置低效土地清理腾退,拓展县域产城一体化发展空间。严格依法执行城乡规划,健全完善行政审批、过程监管、社会监督、责任追究全链条追溯机制,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抓建设强管理,提升县城综合品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提质,全面开展县城“体检”,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镇燃气管道改扩建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一批城市精修细补民生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青年之家”,加快“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加强“适老适幼”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切实强化城市管理,深化环卫和园林管理改革,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机制,下大力气开展城区内涝治理、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常态管护、房屋违规建设乱象整治等专项治理行动,切实规范城市管理秩序。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推进七彩佛图山、姜城湖、沫河秀水等城市公共资源市场化经营,培育民宿餐饮、研学体验、技能培训、文旅活动新业态,大力发展街区经济、公园经济、夜间经济。

  破瓶颈促融合,提升城乡联动水平。建立区域协同、竞相发展机制,推动各乡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支持中心镇做大做强,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功能乡镇和特色小镇,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开展“强镇带村”试点,推动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化整体布局。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利用,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确保“三农”领域投入资金只增不减。着力促进治理融合,用好“川善治”数字化乡村治理平台,全力打造省级基层群众自治试点。

  五、学习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征程上干在前作示范

  主动担当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重大使命,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宝贵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加快发展现代乡村产业。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接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低质低效园地腾退等重点项目,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2.8万吨以上。聚焦“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借助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开展茶叶、中药材、冷水鱼等良种选育,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以万亩粮经复合园提质扩面等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五大特色农业园区”提标升级,积极创建省四星级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市五星级千亩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建设,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鼓励“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特色发展,力争全县“名特优新”农产品总量达8个、“二品一标”[11]总量达70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官网地址下载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1004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