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加强文旅资源整合,推出更多富有文化元素、充满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网红打卡地和文创产品,扩大高端文旅产品供给。依托贝林博物馆、青少年文化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孵化特色文旅项目,推出更多数字化虚拟场景、沉浸式演艺和夜游项目,打造以高端展博为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办好“百日消夏”“国潮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繁荣文艺创作,加强与煤矿文工团等一流团队合作,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以乌兰牧骑为主体,创作更多契合时代脉搏、展现城市发展、彰显文化内涵的好作品,吸引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在康巴什首发、首演、首映、首展;高水平举办赛艇大师赛、ctcc赛车大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做强赛事经济。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更多游客来康巴什观光旅游、度假消费,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以上。全力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创新发展都市农业。加快建设“多多谷”田园综合体,积极培育中央厨房、预制菜展销、观光采摘、土地认养等新兴业态,加快建设基因组辅助育种联合实验室。支持“多多品”助农惠民电商平台做大做强,通过网络营销和流量加持,让全市优质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终端,擦亮打响“哈达湾”区域公用品牌。
(三)坚持改革创新,着力锻造更具爆发力的发展引擎。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方位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不断把创新之势、改革之势、开放之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
推动创新发展。深化“科技兴蒙”行动,主动参与、深度融入全市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支持碳中和研究院、北大能源研究院实施重点产业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开工建设,加快智能网联创新中心成员企业进驻,搭建更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招引力度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和增速“双提升”“双晋位”,让科技创新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推动康巴什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用力深化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无证明城市”,落实好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不来即享、不见面审批等服务机制,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掌上办”。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商品住房“交房即交证”。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区属国企主责主业更加明晰,营收能力、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数据资源管理改革,高效整合“多多评”平台数据,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精心组织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支撑。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呼包鄂乌一体化、呼包鄂榆城市圈建设,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开工建设国道210至博众物流园区二级公路、公交首末站和客运站、新能源智慧陆港项目,谋划实施东台铁路连接线,强化内联外拓、辐射带动效应。用好煤炭博览会、金融经济高峰论坛、智能网联汽车高峰论坛、清华大学校友会三创大赛等会议会展平台,把优质产品、典型经验推出去,把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引进来,不断提升康巴什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北京、青岛、成都科创飞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同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为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拓空间。
加强人才引育。紧扣“智汇康城”战略,精准绘制人才地图,依托驻区各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好平台,利用“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等好载体,大力引进数字经济、智能网联、文旅融合等产业经济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领域的专家型、技能型人才,为建设更高水平的人才科创基地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政策体系,满足优秀人才在安居保障、医疗服务、子女教育、奖励补贴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四)坚持教育优先,着力建设更具影响力的教育名城。坚持教育优先优质发展战略不动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保障,努力打造中国基础教育名城。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好教育”新形态,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评估验收。加快新建康十一小,续建康七小、康十小、高级中学,改扩建康二中,投用十五幼、十六幼,让“每家门口都有好学校”;强化校园长梯队建设,推动优秀校园长跨校流动,构建好校长不断涌现、均衡配置新格局,让“每所学校都有好校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实施“康老师”强师铸魂工程,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让“每位学生都有好老师”;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教育做好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让“全区教育拥有好生态”;打造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体系,构建学生全面发展、多元成才新格局,让“每个孩子都有好未来”。
着力深化教育改革。围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提升集团化办学规模和水平,坚持扶弱、扶新、扶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建设,推动优质课程教学、教科研资源等共建共享,让“全国名师一键到家、优教资源触手可及”。深化义务教育“双减”改革,完善教育多元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不折不扣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持续推进名师“无校籍管理”,充分激发教育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