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坚持不懈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厚植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契约意识的土壤,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落实营商环境“6 1”政策体系,精准制定推送涉企政策,努力使各项政策更加贴近企业需求。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提高企业信贷可获得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完善市级领导联企联商机制,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七)持续扩大开放协作。抢抓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强化经济交通枢纽功能,加强对外交流和经贸往来,加快建设向西开放通道新节点。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抢抓支持酒嘉地区率先发展机遇,协同实施酒泉—嘉峪关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肃州区清洁降碳集中供热、酒钢集团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等重大项目。深度融入河西走廊经济带建设,推动跨区域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合作事项落地,共同争取建设区域性能源中心、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更好发挥河西五市旅游联盟作用,助推河西走廊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

  提升对外通达能力。统筹谋划区域交通发展,编制市域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持续优化路网结构。强化交通枢纽建设,谋划实施黑山湖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系统解决g30连霍高速、g312国道、s215省道交岔区域道路拥堵问题,统筹建设集公铁联运、物流仓储、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货运枢纽。实施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兰新线货运增量扩能和客车分流,s06酒嘉绕城高速年内建成通车,加快形成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构建多层次开放格局。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高嘉策铁路运输能力,推动“嘉峪关号”中欧货运班列复通。整合优化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设立驻北京、上海、广东、川渝经济合作办公室,提高经济交流合作水平。加大航线培育力度,加快嘉峪关国际空港建设,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拓展深化东西部协作,高标准策划举办展会、论坛和赛事,推动特色优势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全方位扩大城市对外知名度。

  (八)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强化城市支撑能力。突出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和水资源规划,加快绘制城市总图。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新华路提升改造、城市煤气改天然气、市政管网设施改造等项目,提升城市韧性安全水平。优化城市供水结构,推进建设“管道分质供水系统”。统筹南市区居住、商业、公共服务等功能,加快实施国家核基地生活保障区、嘉核科学城、南市区综合商业中心等项目,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集聚带动力。

  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落实社区治理改革三年行动,以“五治融合”为突破口,进一步厘清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小区物业职责关系。出台《嘉峪关市物业管理条例》,培育优秀本土物业品牌,推动物业管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提升。推进智慧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更新改造适老、适幼、停车、充电、消防、快递终端等便民服务设施。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噪音扰民、私搭乱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行为整治力度,塑造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继续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厚植城市发展底色。统筹园林绿化、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实施草湖国家湿地公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讨赖河南岸河滨缓冲带生态修复等项目,持续提升环境承载力和生态修复能力。开展城市公共绿地品质提升行动,推进居民小区、街头游园、城市道路、公园景区绿化升级改造,打造多品种、多色彩绿化景观。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成果巩固,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九)持续强化科教支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软硬件并重,聚力擦亮嘉峪关教育品牌。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市,投入1.45亿元实施东安街幼儿园、南市区中学新建和迎宾路小学教学楼改扩建等5个项目。优化整合高中教育资源,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地企合作加快推动清华附中优质教育资源落地。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普融通,做强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系统性开展教师培训培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用好厅市会商、地企联动等机制,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行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提高冶金有色、能源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实施好国家发改委“揭榜挂帅”项目—华能集团“高效异质结科技示范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西部重工、宏达建材、大友嘉能等企业创建“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以上。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评价机制。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等级晋升制度,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真正使教育、医疗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柔性引才”、本地培养等方式,不断扩充高层次人才队伍。实施“归根人才”计划,完善薪酬待遇、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配套措施,吸引嘉峪关籍优秀大学生、企业家等人才回乡干事创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563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