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以人为核心,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努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大力推进县城更新。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以创建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高点规划、分区施策、统筹推进,全面提升山水园林县城品位。加快开发县城西区,以西大桥片区为核心,规划建设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精品生态住宅为主的城市商贸服务中心,实施西大桥重建,新建城市展览馆、滨河公园、四星级酒店,完善提升“十里水街”,统筹推进经开区建设,匠心打造平利“会客厅”。疏解提升县城中区,综合改造新正街,拓宽中直街瓶颈路,打通北环断头路,构建城区环线路,实现主次街道沥青化、雨污分流全覆盖;完成县医院整体西迁、14个老旧小区改造,修缮老政府门楼、故城墙,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模式,实施老旧街区改造,培育打造月湖南路茶文化街、月湖北路夜市街、月城特色餐饮街、老城民俗风情街,树立城市地标,体现城市温情,保留平利记忆。有序建设县城东区,建成城东运动公园、杨家梁安置区、五峰山生态休闲公园,完善设施配套,丰富商业功能,增强公共服务,让我们的县城更有活力、更加宜居、生活更美好。
全面提升精细管理。建立规划、建设、管理相统筹,责任、权力、投入相匹配的管理体制,持续巩固“国卫”“国园”创建成果。聚焦“脏乱差”,规范运营农贸市场,取缔马路市场,下决心整治占道经营和乱停乱放,还路于人;全面开放机关停车位,盘活社会停车点,启动地下停车场,新建区域停车楼,采取分时分段、阶梯差异化停车收费,推进服务管理市场化,逐步解决交通堵、停车难、市容差问题;合理规划建设固定和移动公厕;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打通管理“神经末梢”;加强环卫能力建设,提高环卫人员待遇,配建环卫驿站,推动精细化保洁,让县城干干净净。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建成垃圾压缩站,规范两场(厂)运营管理。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领、综合执法、共建共享,实现市政设施大改善,市容环境大变样,城市形象大提升。
大力拓展互联互通。以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抓手,提等改造渡正路,打通三阳出境路,升级改造大广路、魏兴路、徐锦路等县乡公路,统筹推进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村组路建设,促进交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开通县城至三阳、洛河、正阳公交线路,实现镇镇通公交;深化路长制,加强农村公路养管资金保障,推进智慧交通、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积极争取荆康铁路、安张衡铁路、平桐和平岚高速公路连接线、通用机场等重大“铁、公、机”项目,努力构建内接乡村、外连都市的大交通格局。提升安全饮水保障水平,加大中小河流、重点山洪沟、坡耕地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工程治理,争取实施水美乡村项目,确保蒋家坪国家级水保示范园通过命名。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升级,不断优化城乡电网结构。推进“气化平利”工程,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新基建布局,扩大5g网络覆盖面。以美丽的城镇、便捷的交通、坚实的基础设施,为平利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七)增进民生福祉,切实让老百姓都过上好光景。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让老百姓多一些稳稳当当的幸福感。
提升教育质量。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大财政投入,调动社会资源,加快补齐人才、设备、设施等短板,促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达标。加快建成城关第五小学、第四幼儿园、第二初级中学,彻底解决“大班额”“入园难”问题。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抓好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工作,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高度关注学生营养餐,让边远高寒山区上学的孩子冬天少一些寒冷,多一些温暖。建立高中教师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抓内涵、强管理、创特色,力争高考一本上线率突破50%,“双一流”大学上线人数较2021年翻一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建成职教中心北校区,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突破发展,力争跻身全市职教第一方阵。深化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轮岗交流,大力推行绩效管理,培养名师名校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我们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成就人生梦想,多出英才栋梁。
建设健康平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常态化、精准化、科学化抓好疫情防控,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坚决守好平利一方净土。加快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推动中医院提标扩能,实施城关卫生院东迁,努力把县级两院打造成为全市有名医院;推进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建成县镇120医疗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夯实村级卫生室基本功能,努力让村医有人干、有盼头。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人事编制备案制管理。实施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制度,推进“三医”改革有效联动。稳步实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逐步形成“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康复回镇村”的就医格局。加强医生队伍建设,努力让医生安心看病,医者仁心;让老百姓放心看病,健康长寿。
繁荣文化事业。实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八大工程”,争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扎实做好非遗传承、文物修缮保护工作,建成平利博物馆,让古老文物活起来,焕发新光彩。支持文艺社团发展,培育壮大乡土文化人才,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文化资源,推出精品力作,打造文化品牌。扶持文艺演出、影视制作、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发展。继续开展“文化平利”“送戏下乡”“文艺进万家”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愈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