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抓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中央、省级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实施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整改,力争高质量提前完成整改任务。继续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攻坚行动,精准防治大气污染,统筹推进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工地施工扬尘管控、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持续推进“六水共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系统推进“厂网河湖库海”一体化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放监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推进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以“三线一单[18]”引领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全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90%以上、装配式建筑占70%以上。高标准建设三亚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投用三亚市危废预处理转运中心,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三期),推进医疗废物、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大力推广低碳技术应用,创新发展森林碳汇、海洋碳汇。积极探索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应用办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实施“三亚绿道”二期示范段项目,继续建设一批街角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着力构建连续完整、布局均衡、蓝绿交织的城市绿地和城乡公园体系,打造“公园城市”。全面落实林长制,提升科学绿化和森林资源管护水平,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加大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打造“湿地城市”。强化固体废物源头管控,健全完善海上环卫机制,提升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型分拣中心,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创新禁塑监管,推行“数字禁塑[19]”,推动环保产品替代塑料产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建设,科学布局充电换电基础设施,全年推广新能源汽车1.6万辆以上。
(八)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安全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对进出三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精准动态监管,强化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逃税审查。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地方类金融机构、私募基金等金融主体规范管理,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规范市属平台企业对外融资,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健全反走私综合治理体系,常态化预防并打击“套代购”走私违法活动,精准高效管控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行为。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加强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城镇燃气、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应对能力,强化应急救援力量保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建设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应急值守和应急响应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审验收。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三亚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击赌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护苗”等专项行动。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实施“直通联办”改革试点,提升12345热线赋能基层治理水平。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提升安全治理能力水平。加强慈善、社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信访问题、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化解。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力争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民生实事、改善社会预期,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三亚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推动实现充分就业。持续推进中国海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三亚分园和中国三亚旅游人才市场建设,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保障高校毕业生、海南专项研究生、异地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等重点人群就业。精准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力争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集团化办学,发展跨区域教育集团和三亚经济圈教育集团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均衡配置、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巴蜀中学、苏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等合作办学项目,继续引进一批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打造“学在三亚”品牌。大力实施扩大学位供给三年计划,加快学校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学位10000个。继续扩大特殊教育学校规模,持续推进专门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落实“四方共建”协议,高水平建设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支持属地高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推进“健康三亚”建设。加快推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北大口腔医院三亚分院等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大力筹建仁济医院崖州湾科技城综合医院。加强全市医疗机构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持续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双通道”保障机制[20]实施,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继续推进医保凯发官网地址下载的支付方式改革;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配套支持措施,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