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补齐城市短板。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稳步推动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7个,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906套,回迁安置房33.7万平方米;持续巩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成果,统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发展,让群众住得更加舒心。加快推进畅通城市建设,全力打通一批“瓶颈路”“断头路”,新改建片区配套路网6公里以上,加快停车泊位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科学优化道路标识标线,让群众行得更加便捷。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改造提升雨水管网4公里,开展高林街、荔涵大道(梧塘段)等易涝点治理,综合治理市政道路,让城市“内循环”更加通畅。加快推进“无废城市”【26】建设,竣工投用建筑垃圾消纳场,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超93%。
高标准守护绿水青山。坚持以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为总抓手,协同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落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信访问题的整改销号,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城乡污水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改造提升污水管网6公里、污水厂站3个,创建“污水零直排区”试点村5个。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创建木兰溪口省级湿地公园,持续提升内河水质,加快实施萩芦溪生态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800公顷;健全松材线虫病防控长效机制,完成植树造林2.1万亩、森林抚育1.8万亩以上,新建省级森林村庄2个。聚焦“双碳”目标,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
(四)聚力兴产业、优环境,全面铺开乡村振兴新画卷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重任,健全完善“田长制”工作机制,加强数字化、网格化赋能,加快构建耕地“三位一体”【27】保护制度体系。深入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一票否决”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新增高标准农田2000亩。全力稳面积、增单产,加大规模种粮扶持力度,规划创建粮食高产优质示范片14个,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68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2.36万吨以上。
拓宽农民增收路径。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深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牢固树立大农业观,持续提升稻药轮作、林下经济等业态含金量,促进竹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支持“订单农业”“休闲农业”等新模式发展。深耕“土特产”文章,新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2个。扎实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拓展优化农文旅融合业态,联动打造特色各异、亮点纷呈的乡村振兴“五大片区”【28】。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践行“千万工程”【29】,加强乡村风貌管控,优化村庄布局和公共服务配置。加强农村建房审批监管平台运用,开展新建农房示范和三类农房改造,推进省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建设。实施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新创建“五个美丽”示范点252个,新晋高级版、中级版“绿盈乡村”10个。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西音水库、乌溪水厂和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0公里,全力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五)聚力暖民心、惠民生,用心打造人民高品质生活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精心办好40项为民实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集成优化就业创业政策,加大职业技能提升力度,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以上。突出做好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推动社会救助审核权限下放,构建更为高效有力的困难群众救助体系。持续深化欠薪治理,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标准化建设,积极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合法权益。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实施义务教育提质扩容工程,拓展集团化办学覆盖面,加大教师队伍校际交流,加快推进第三实验小学扩建、芳山小学迁建等项目,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实现“上好学”。推动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建“数字校园”5所、“智慧校园”2所。加快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争创教育部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湄职院、华侨职专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同社会需求、产业需要充分衔接。着力优化基层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加快医联体建设,建成投用中医院、疾控中心等迁建项目,支持推动涵江医院平稳发展,健全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争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着力完善“一老一小”【30】服务体系,新改扩建长者食堂6个,新增养老床位150张,全面落实生育支持政策,鼓励“托幼一体”“社区嵌入”等托育服务模式发展。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坚持文化为民惠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10场次以上,逐步推动“两馆”【31】规模、质量“双提升”,努力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持续开展全民健身行动,新建、提升公共体育场所2处,切实推进校内校外体育设施双向开放,全力开展好群众性赛事活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涵江故事,创新探索“非遗 ”模式,推动非遗文化弘扬和传播。接续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激活古建筑和传统民俗文旅新形态,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六)聚力促改革、保稳定,全面提升区域竞争“软实力”
持续加大改革力度。深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市级行政审批下放事项承接工作。扎实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现代化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国有经济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严格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深化“标准地”改革,统筹安排出让经营性用地超480亩、工业用地870亩,全面推动存量闲置土地盘活再开发。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扩大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范围,有序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一体化执法平台建设。稳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持续完善农村小规模项目审批制度,加快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