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扩量提质增效,努力构建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兴,则漳平兴。我们将坚持构建“3 n”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1.提升工业强市硬支撑。壮大工业支柱产业,精准实施“一链一策”,一体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推动产业链往精深加工、价值链向两端延伸,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力争钢铁机械制造产业产值50亿元以上、建材产业产值75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产值45亿元以上、轻纺产业产值70亿元以上、能源产业产值25亿元以上。加大企业培大育强力度,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以上。开展重点工业项目攻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以上。抓好产业平台建设,推进钢铁产业园、先进装备制造加工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二期、华寮化工集中区建设,聚力公铁联运智慧物流园、龙钢配套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深化工业园区“一区四园”管理模式,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力争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250亿元以上。同时,加快建筑业发展,大力培育重点建筑企业,鼓励外地建筑企业在我市注册,力争建筑业产值84.7亿元以上。

  2.力促特色农业高质高效。以“区域公用品牌 地标农产品 企业产品品牌”模式,推进小农户与现代有机农业衔接,持续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农产品,力争七大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185亿元以上。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龙岩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以上、家庭农场20家以上。加快数字农业建设,抓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漳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户外木竹制品产业示范园建设,争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县。抓好永福花卉特色小镇、南洋林下经济示范镇建设,创建一批省级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专业村,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158.6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家以上、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家以上。引导规模大、效益好的个体经营户转法人企业,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引进一批机械装备、新材料等领域供应链贸易企业。推进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力促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升级,引进一批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产业互联网等生产性平台企业。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与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有效衔接,促进商贸流通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全域旅游项目(一期)建设,加大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及推介,常态化举办“四季如歌”系列文旅集市活动,打造一批旅游“引爆点”“网红打卡点”,推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关联业态融合发展。抓好市中医院周边区域康养项目前期,建好“菁桂源”城企普惠养老项目,运营好“菁和源”康养中心,培育好南学堂片区中高端养老养生产业。引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

  (二)聚焦重点项目带动,奋力开创项目支撑发展的新格局。项目好,则发展好。我们将坚持落实重点工作(项目)“434”推进机制,以高质量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

  1.做深做实项目策划。紧盯地方政府债券、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等政策走向和投资热点,找准功能、定位和方向,聚焦“两新一重”、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精准策划储备政府性投资项目130个以上、产业类项目64个以上。抢抓中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大机遇,积极与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央企省企对接,争取更多重大事项和工作试点落地漳平,向上争取补助资金19亿元以上。

  2.全力以赴招引项目。坚持领导带头招、顾问发力招和全员一起招,发挥“3 1”招商队伍、“1 4 2”招商文件、招商“三张图”等举措作用,聚焦钢铁机械制造、新材料、建材等产业链的关键、薄弱环节,主动融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等重点区域,全力开展大招商招好商行动,力争新签约项目60个以上、总投资120亿元以上,其中超5亿元项目8个以上。健全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加强开工率、履约率跟踪管理,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形成效益。严把项目准入关,坚持“亩均论英雄”,分类分档给予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力促军地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3.开足马力推进项目。常态化开展重点项目攻坚,不断完善领导挂钩、定期会商、跟踪督办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抓好29个省、龙岩市重点项目和108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以上,确保福建龙钢、品冠矿渣微粉等44个项目投用,微联光刻胶、中租贝雷片等37个项目开工,氟新材料产业园、抽水蓄能电站、浙溪水库、红狮皮带长廊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三)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着力绘就美丽中国的漳平画卷。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我们将坚持“城区引领、两副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塑造高品质的活力城市形象。

  1.坚持“大城关”战略定力。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用好“三区三线”成果,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管控,高标准规划建设南学堂新区,推进老城区更新、城北片区提质和西园新区崛起,推动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城区集聚,力促“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城区精致建设,提速城区道路及污水管网、百惠小区公共租赁住宅、福满智慧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闽西南排水防涝整治、国道235线厚福至溪仔口段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停车场、信号灯、无障碍设施、公厕等市政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区转移,实行更普惠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构建城区多元化商贸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健康养老、休闲娱乐、文化传媒等城市经济,打造潮玩街区、网红打卡地等新型消费网络节点。打好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市容市貌、油烟污染、渣土车“滴洒漏”等专项整治,重拳铁腕整治“两违”行为,加快打造智慧城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东坑及5个乡镇垃圾填埋场整治与修复、东湖路道路及污水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804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