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增添活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成立学前教育公司,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基金招商实现突破,创亿达新材料等8个投资项目立项。20家商会协会入驻商会大厦,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的招商新格局加速形成。完成“数字瑶海”一期建设,全区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创新开展“非接触式”办税,设立“一制度三窗口〔7〕”,涉企服务提速提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取得新进展,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15%。开展科技型企业“双需”对接会,就地转化科技成果超200项。
(二)深入开展“城市更新攻坚年”行动,城区面貌显著改善。
拆建安管加速推进。出台《瑶海区安置房“拆、建、安、管”工作机制》,建成瑶海区房屋征迁安置软件平台,实现征迁安置系统化、数字化、透明化。实施朱岗、王小郢等45个征迁项目,完成征迁105万平方米。拆除违建超1.3万处、105万平方米,拆违面积全市第一。新建彭大郢、华源等复建点9个、138万平方米,建成开元府、凤华家园等复建点12个、140万平方米。扎实推进“难安置”问题专项治理,完成治理项目64个、1.7万套、145万平方米。开展物业行业专项整治行动,3个小区获评首批“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入选数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排查自建房屋安全隐患5000余栋、252万平方米,落实分级管控。
城区功能更加完备。编制瑶海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完成“三区三线〔8〕”划定,3个单元控规和4个街坊控规获批。6号线一期等4个轨道交通项目快速推进,郎溪路快速化改造、畅通二环北环放行通车,采石路、广德路涉铁道口提前贯通,交通优势更加突显。建成7100余平方米社区配套用房,龙岗第二社区卫生中心、方庙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有序推进。新改扩建少儿艺校双龙分校、明皇路幼儿园等中小学幼儿园13所,扩增学位4890个、高中寄宿床位636个。新增停车泊位超1万个,翻番完成目标任务。板桥菜市场、襄河家园菜市场投入使用。完成钢北小区、南苑新村等35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超4万名群众从“忧居”住进“优居”。
老城更新亮点纷呈。全面启动龚大塘片区建设,“六路四校两点一中心〔9〕”等18个项目齐头并进,西北片区面貌正在加速焕新。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基地一期进展顺利,火车站片区综合改造提升三期工程启动建设。长淮新村等6条小街巷竣工交付,琅琊山路等4条精品道路完成提升,临泉路与铜陵路交口等8处交通拥堵点完成治理,蓝天公寓片区、恒通片区等5处积涝点专项整治加快推进,胡岗路、半塔北路照明完成改造,城市微更新让群众更舒心。发行城市更新重点项目专项债10.43亿元,当年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实施城市治理“七项攻坚战”〔10〕,完成27个消防无水小区整改和14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解危d级危险住房44栋、8万平方米。
(三)深入开展“环境质量提升年”行动,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营商环境优质优越。落实《瑶海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2版)》,17项指标全部完成。企业设立登记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年度纳税时间压缩至80个小时内。建立企业诉求闭环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访企解难”现场办公,走访服务企业2700余次,解决问题1400余个。举办“2 n”招聘会〔11〕210场,发布岗位超6万个。兑现惠企政策资金6139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11.7亿元,减税缓税1.66亿元,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近4900万元。助企授信19亿元,助企融资28亿元,帮扶企业2200余家。
人居环境宜居宜业。推进美丽瑶海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全部销号,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全市排名靠前。实施“双碳”行动,建成光伏电站20个,并网规模7.6兆瓦。推行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94万平方米,增幅全市第一。开展秸秆焚烧、工地扬尘等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8天,优良率86.8%。落实河长制“五项机制”〔12〕,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38处,获生态补偿金625万元。963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成,430条道路保洁提标提档。建成东篱园等7处“口袋公园”,打造归园等4处特色游园。退耕还林更新改造方案获批,超额完成造林任务。
社会环境安定安心。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期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建成智慧平安小区619个,实现成建制小区全覆盖。建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联席机制,电诈警情、四类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0%、41.6%。建设2个“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打造网上诉讼便民超市。区检察院荣获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称号,公安瑶海分局被评为“安徽省先进集体”,刑警二队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3个司法所获评省级示范司法所。常态化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完成天龙美食城、红旗建材市场等重点消防隐患场所整改。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实现“双下降”。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任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四)深入开展“暖民心”行动,民生底色更加鲜亮。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投入超30亿元保障和改善民生,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8%。坚持就业优先,发放就业创业补贴62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新增家庭养老床位920张、智慧养老终端1000个、助餐点49个,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发放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资金600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2.7万人次。两病患者建档7.1万人,一站式医疗救助1.2万人次。创成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1家、示范中心2家,市二院老年护理院成为全省首家公立医养结合机构。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260余名退役士兵走上就业岗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精准帮扶措施135条,兜住兜牢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