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擦亮生态底色。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建成中心城区2.74平方公里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疏浚整治河道74条、新增生态河道32条、幸福河湖50条。建设防洪闸13座、排涝站9座,堤防加固7公里。努力实现全区国省考断面优iii全覆盖。狠抓空气质量提升攻坚,加强工业废气、施工扬尘等精准管控。完成大气减排项目300个,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车7000辆,推动pm2.5和臭氧浓度“双减双控”,确保空气质量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市下达任务。打好“散乱污”区块化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持续推进重点地块土壤修复治理与风险管控,严控土壤环境风险。
3.放大生态效益。深化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建立区级生态指标交易平台,打造苏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样板。深化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吴中先行示范区建设,建成投用东山示范点,结合金庭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同步同地启动金庭示范点建设。实施太湖生态岛、澄湖治理eod项目。放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示范效应。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深化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国家级试点,新增并网光伏容量45兆瓦。加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成果运用。
五、实施文旅繁荣工程,打造多元包容的魅力吴中
1.高定位发展文化产业。制定文化产业强区规划,围绕“1 4”重点领域,发挥文化产业招商服务中心作用,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和企业培育,确保文化产业规上企业超12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深化与中数集团长三角总部、上影集团合作,投用橙天360剧场、太湖新城快手电竞馆。着力推进文化数字化,加快博物馆藏品、非遗项目数字化采集转化,搭建非遗数据库。对舟山核雕村、苏豪文创园等开展提升改造、存量盘活,拓展文化产业载体空间。
2.高水平加快文旅融合。深度整合文旅资源,深化太湖乡村、运河文化、江南古镇三大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聚焦太湖文化旅游节、马拉松赛等大型文体旅活动,依托田园乡村、太湖体育运动、太湖民宿、林渡暖村等优势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旅游线路等方面形成一批“拳头”文旅产品。开展“运启江南”系列活动,全面保护大运河文化,建好大运河最美三公里,完成宝带桥·澹台湖国家文化公园一期升级改造,推动吴文化博物馆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更大力度保护江南古镇、古街区、古村落,划定光福古镇、蠡墅老街等地核心保护区、风貌协同区,加快推进甪直古镇三期保护开发。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坚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协同发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办好四季促消费活动,持续深化“吴中更有礼·好车等着你”数币购车等活动,繁荣发展夜间经济。
3.高质量增加文化供给。实施“美在太湖”精品文艺孵化计划,推出10个重点文艺作品,争创“中国曲艺之乡”。实施“送戏下乡”“太湖大讲堂”等文化惠民工程,建成2个图书馆分馆。持续擦亮“吴中百匠”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吴中文化使者”领头作用,广泛传播江南文化的精神内核。深入实施太湖文明溯源工程,加快塘北遗址勘探挖掘。加强文物保护,完成遂高堂、乐志堂、仁寿堂等文物古建筑修缮。
六、实施民生改善工程,打造普惠均衡的幸福吴中
1.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化。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配合建好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立医院总部。深化公立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加快吴中人民医院三级医院、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甲医院创建,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全速推进区公卫中心建设,规划高新区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尹山湖医院二期,完成4家基层区域医疗中心上收管理,新、改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立足吴中实际,稳妥推进市教育综合改革和市域统筹的教育发展体系建设。科学编制教育布局规划,统筹未来三年全区中小学建设。启动建设太湖新城学校、光福中学、汤堡小学等7个学校项目,建成投用长桥中学二期、姜家幼儿园等6所学校。启动智慧教育项目一期工程,加快创建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推动定点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同步落实积分入学、民转公、购买学位等措施,推动民办学校规范发展。持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推动现有学前看护点提档升级、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以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争创“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为抓手,全面提高高中段教育质量。
2.推进社会保障均衡化。采取更多惠民暖心举措,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困难家庭失业人员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新增参保1万人、住房公积金缴存4万人,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3500套。加快推行房屋征收补偿“房票”安置,在经开区先行试点基础上全区推广。呵护老年群体,完成适老化改造1000户、特殊困难家庭居家智慧监测700户。建成甪直残疾人之家。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建成儿童友好社区2个,开设暑托点位132个,建成省级示范性儿童关爱之家2个。
3.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从严抓好安全生产,聚焦自建房、危化品、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推动风险动态管控、隐患常态治理、全链闭环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降幅大于全市平均水平。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消防队站布局。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防范化解重点楼盘风险隐患,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区镇村三级“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体化运行,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和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做好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气象服务、南北挂钩、对口帮扶、能源保供等工作。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研判和排查化解,完成隐性债务化解和融资平台压降年度任务,继续推进“镇债县管”工作,保障财政可持续和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升级“天穹计划”赋能应用体系,确保社会平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