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协调为内生特点,统筹推进城乡一体融合。提升县城能级。按照“一心一圈、两轴三区”城市空间布局,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9.5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以上。实施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加快“西连”板块建设,推进“东展”板块增容提质,统筹做好老城保护、建设、管理与发展,推动“一城四片”路网互联互通。加快城市更新,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人性化、科学化水平,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加快乡村建设。推动小城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进产业链条、公共设施向小城镇延伸,建成一批工业强镇,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建设花亭湖沿线、长河两岸、国省道沿线美丽乡村旅游路线,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实现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卫生厕所基本普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0%以上。持续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不断提升农村魅力。夯实基建支撑。实现太蕲高速建成通车,开工建设通用机场,加快推进太天舒高速、固景高速南延线、太蕲高速东延线项目。加速农村公路联网成环,打造县乡“1小时交通圈”。谋划推进花凉亭水库东干渠和东灌区工程建设,扎实做好花凉亭灌区李桥支渠、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项目。加大新一轮电网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建成“宜南五县”天然气接线工程。打造“数字太湖”,积极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
(三)以绿色为普遍形态,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大气污染“五控措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三水共治”,推动黑河、长河水质稳优向好,全面提升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推动田长制落地见效,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推进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开展“六大森林”行动,争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推深做实河湖塘长制,谋划推进新一轮水美乡村建设,持续巩固花亭湖综合整治成果,常态化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长河干流水环境综合治理,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措施,打造一批高品质幸福河湖。加强采矿、河道采砂管理,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四)以开放为必由之路,不断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让改革更有深度。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太好办”营商环境品牌。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全面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加快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建成“管委会 公司”运营模式。深入推进园区“标准地”制度改革,开展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更多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让开放更有宽度。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创新步法打法,紧盯县域首位产业和省十大新兴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招商,着力打造长三角中高端产业集聚区。积极参与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探索与沪苏浙区域合作设立创新“飞地”。建立现代化商贸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大别山进出口商品分拨物流中心。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类、环资生态类、教育卫生类的中央预算和专项债项目,增强发展后劲。让创新更有力度。坚持科技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速研发项目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构建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争创全国科技创新先进县。加快建设质量强县,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科创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规上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四大行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实施“熙湖英才计划”,充分链接和激活太湖籍人才资源,助力人才回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一批符合县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深入实施县域金融工程,打造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梯队,推动一批企业上市,形成上市公司“太湖板块”。
(五)以共享为根本目的,有力有效保障民生。多层次健全社会保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强化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监管。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等群体保障标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医养康养、失能养护及社区居家等养老服务,谋划建设县级医养结合中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房地产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多领域发展社会事业。打造教育强县,全面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推进牛镇小学、太湖中学新校区、城南中学等项目建设,巩固提升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果,办好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争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打造健康太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加快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水平,争创国家卫生县。打造文化名县、书香太湖,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承办举办各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争创省体育强县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完成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多元化推进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化解信访积案,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建成“雪亮工程”,推进县乡村综治中心联创联评,推深做实“单元长”“联防长”制,打造“网络 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升级版。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社区)建设。强化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和风险防控,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体系建设,扎实开展“1 9 n”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程,提升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全力打造法治太湖、平安太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