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 张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进出口总额保持全省前列,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6.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0.5%。
(一)坚持稳字当头、进上发力,经济运行实现整体好转。稳定扩大生产。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9.8%。工业用电量增长17.4%、工业开票销售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均保持全省前列。出台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20条”,建筑业总产值达1.2万亿元、保持全国领先。新获评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5家。拓展内外需求。统筹抓好产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大交通建设投资达410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387.7亿元。举办第五届通商大会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若干措施》,向民间资本推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医疗卫生等领域重点项目39个。加快建设“四大商圈、两大集群”,新引进精品酒店、品牌首店超100家。承办首届全国家纺消费节。因时因势优化房地产政策,更好满足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外资外贸保稳提质、结构趋优,预计实际使用外资22亿美元,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55.5%。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推进。狠抓政策赋能。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政策,出台推动经济整体好转“50条”、回升向好“26条”等系列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20亿元,兑现惠企资金43.4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7%。《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成地方立法,创成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二)坚持项目为王、科技赋能,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推进。大抓招商、猛攻项目。持续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新签约并注册超5亿元内资项目389个、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97个,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创新设立项目建设“龙虎榜”考评机制,超5亿元项目新开工231个、新竣工达产198个,在建百亿级项目13个,省级重大项目数保持全省前列。通威光伏组件、上海电气异质结电池、康瑞新材料等重特大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刷新项目建设“南通速度”。举办南通投资峰会,新增备案私募基金40家。聚力创新、增添动能。《南通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颁布实施,制定新科创“30条”,引进科创项目1428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36家,新增中国独角兽企业2家、中国专利奖企业9家。与东南大学、南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4家。南通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排名由第39位跃升至21位,南通高新区排名首次跻身全省十强,如皋获评国家创新型县(市)。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0个、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7个,获省科学技术奖26项。创成全国凯发官网地址下载的版权示范城市,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出台“人才新政4.0”,设立“南通人才日”,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清华大学南通周活动,新入选省“双创”人才(团队)77个、列全省第二。做优产业、壮群强链。出台制造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协同推进机制,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发展大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深化工业大企业、制造业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7家、百亿级企业1家,总数分别达6886家、1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4家、实现总数翻番。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8171个,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57个,列2023年度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第12位。联合中国证券报举办全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北交所服务基地落户,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
(三)坚持区域协同、优江拓海,战略支点地位更加凸显。跨江融合形成新成果。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决定》明确“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沪通签署新一轮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首个分中心落户南通,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落户。深化产业协同布局,新招引上海、苏南项目占市外项目比重近70%,启东—吴江高端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向海发展迈出新步伐。《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纳入城市性质定位。制定建设海洋强市行动方案。通州湾绿色化工拓展区获批设立,中石油新材料、华峰新材料等重特大项目实现突破。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新进展。与苏州签约共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北沿江高铁、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超序时推进。苏通二通道、通苏嘉甬铁路如东延伸段、通常高速、通沪高速、临海高速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洋口港5万吨级通用码头、吕四港重装码头建成投用,三夹沙南航道竣工验收,洋吕铁路先导段建成通车,通州湾相当a级航区获批,新增2条集装箱国际航线,进出南通港集装箱运输车辆在全省公路享受通行费五折优惠。洋口港、启东港口岸扩大开放获批。兴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36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万吨,南通新机场预可研进入行业审查阶段。
(四)坚持科学规划、有机更新,城乡功能品质稳步提升。精心抓好城市建管。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4个城市更新项目入选省级试点,南川园社区入选全国完整社区试点,完成60个老旧小区改造。西站大道二期、通京大道快速化改造一期竣工通车,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市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765个。新改扩建供水管网220公里、城市老旧燃气管道323公里,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平台上线试运行。建成省级“乐享园林”8个。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全国试点,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0.1万亩。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率先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三年计划,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2个。改善农房1.2万户。新增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5个。全力守护美丽南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国省警示片披露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滨江“南通之链”先导段开工建设,430公里沿江沿海生态带全线贯通,新增区域治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江豚湾”成为南通生态文明建设新标识。完成146家重点企业绿色化改造,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60%。创成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代表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并分享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