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创新引领,建强区域科创中心。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徐州科创圈。

  集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政策体系,办好淮海人才峰会和“名校名所行”系列引才活动,引进高校毕业生4万人以上,打响“彭聚英才·城就未来”品牌。推进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建立校地融合发展机制,实施高等教育培强行动,支持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创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争创部省共建产教科协同创新示范区。开展产业骨干人才和重点行业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培育本土人才300名,培养更多大国工匠。积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出台人才公寓建设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建成青年人才驿站20家。

  提升创新能力。落实厅市会商工作机制,积极打造科创平台建设新高地,高标准推进云龙湖实验室建设,完成5家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力争创成国家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持续扩容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年内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企业建设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推动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拨投结合”制度改革,新增新型研发机构30家,企业研发支出增长10%。推行“揭榜挂帅”等方式,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30项。

  完善创新生态。优化科技创新“四链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功能,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确保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0亿元。参与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集群组建,整合设立市级天使投资母基金,拓展“苏科贷”“高企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力争科技风险贷款规模达到12亿元。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年内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件。

  (四)突出改革开放,深度释放发展潜能。主动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高水平双向开放高地。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规范健全建设用地使用权二级市场,完善淮海数据交易中心功能,提升数据金库运营水平。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年内110项高频事项下放镇(街道)办理。依法扩大主城区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市级执法力量下沉。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徐工汽车混改。分类推进县级国有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健全投融资监管体系。

  促进外贸外资扩量。实施贸易促进计划,组织“千企百展”开拓国际市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开展产业链出海行动,推进国家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力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0%以上。推广应用数字贸易服务平台,年内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50亿元。支持存量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加快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落地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个。

  厚植开放枢纽优势。围绕打造江苏东西双向开放门户,拓展四向开放通道,常态化开行铁海联运班列,全年中欧班列开行400列、货值增长20%以上,港务区进出口额增长30%以上。加快推进徐菏普铁、顺堤河作业区二期工程,完成观音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打造陆港、内河港、空港、高铁枢纽经济区,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物流业总收入增长6%。

  (五)突出能级提升,系统建设中心城市。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进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全面建立“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各类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科学谋划城市组团发展定位,推动大郭庄等组团联动发展。实施五大类100项城建重点工程,推进地铁3号线二期、4号线和6号线建设。加快补齐城市道路微循环短板,年内完成80项路网畅通工程,提升群众出行便捷度。开工建设“北热南送”东一线二期项目,改造完善老旧供热管网设施。推进口袋公园和绿道建设,确保通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复检。

  强化城市精细治理。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加快建成区宜居性改造,开展新建片区高品质社区试点,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功能配置。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抓好57个老旧小区改造,稳妥推进加装电梯和服务设施改造建设,积极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推动地铁、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完善智慧停车体系。加快全域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新建改造雨污管网220公里,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19个,继续抓好市区易涝积水点治理工程,基本消除严重内涝现象。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一期工程,搭建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城市安全运行“一网统管”。

  壮大城区经济实力。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实施现代服务业与都市型工业“双轮驱动”战略,确保主城区经济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做优法律服务、人力资源等专业化商务服务,推进金融服务中心运营,建设区域国际考试考级中心,促进会展经济全产业链发展,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5%。优化都市型工业布局,推进轻加工、微制造产业“进城上楼”,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围绕建设区域总部集聚高地,建强新城区、中央商圈、淮海科技城集聚区,新增总部企业15家。加快商业综合体和楼宇改造提升、产业导入,新增税收千万楼宇10座。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抢抓国家加强战略腹地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力争国家层面出台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争取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构建“1小时通勤圈”,加快推进潍宿高铁、台睢高速、丰沛高速、东部绕越高速等互联互通工程,与连云港共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一带一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项目。推进徐宿、徐淮等产业园区建设,促进省际交界地区县域融合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官网地址下载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70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