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用心用力惠民生、防风险,高质量发展的为民本质更加凸显。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就业1.7万人次,第九次获评北京市充分就业区。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12所,新增中小学学位8800个,中考平均分、优秀率排名郊区第一。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公共卫生服务大厦开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医联体全覆盖,三级医院增至15家。昌平敬老院投入运营,新增养老中心和驿站8家。筹建保障性住房1.06万套,解决了4000余套房屋“办证难”问题,2300名群众回迁新居,完成转非安置1626人。建成投用居庸关长城博物馆、霍营文化中心,实体书店增至215家。建立接诉即办“1 3 n”工作体系,办结群众诉求58.6万件,综合成绩创历史最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平安昌平建设迈上新台阶。打造全市首个双拥广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推进工会、青少年、残疾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信访、民族、宗教、侨务、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驰而不息强党建、增效能,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更加可靠。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深化“能力提升年”主题活动,大兴调查研究,践行“四下基层”,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展现新气象。树立勤奋务实、力争上游工作导向,3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兑现,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涌现出一批“快干之星”和“通办榜样”。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镇街“普法驿站”实现全覆盖。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81件、政协提案186件。强化“五大专班”联动,政府运转效率持续提升,“京办”系统实现全覆盖。实施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持续下降,财政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狠抓巡视、巡察、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日益巩固。
各位代表!去年7月,北京市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降雨量极值出现在我区王家园水库,是全市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的最大降雨量。我们坚持闻“汛”而动,早研判、早部署、早启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果断采取“关、停、封、撤”等应急措施。争分夺秒抢险救援,第一时间成立前线指挥部,仅用11个小时打通与失联村“生命通道”,仅用3天时间应急恢复受灾村供水、供电、通路和通信,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群策群力重建美好家园,系统编制“1 6”灾后重建规划,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32个灾后重建项目开工,受灾房屋修缮全部完工、重建房屋全部开工,保障了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最短时间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在抗洪救灾和恢复重建过程中,中央和市级单位、兄弟区县紧急驰援、鼎力相助,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冲锋在前、使命必达,公安干警、医务人员、党员干部、志愿者挺身而出、逆行出征,受灾群众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展现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奋斗精神,共同谱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壮丽篇章。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只争朝夕;一年来,我们风雨兼程、拼搏奋进。我们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昌中央、市属单位和高校院所、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全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和不足,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市场预期偏弱,一些行业和企业面临不少困难,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创新潜能释放不充分,科研成果转化路径还不畅通,经济结构亟需优化升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市政基础设施亟待提升,生态环境、规自领域等问题治理还需久久为功;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公共服务品质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部分领域存在风险隐患,统筹发展和安全难度加大;政府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和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征程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下更大气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重点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昌平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加快“四区”建设为抓手,持续谋发展、强创新、促开放、优功能、精治理、保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努力将昌平建设成以科学城、大学城、生态城为核心的现代化一流新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昌平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能源、水资源等指标达到北京市要求。
实现以上目标,既有有利的基础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将按照区委六届七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坚定信心和底气,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从保持定力、高效统筹、问题导向、把握规律、提升能力、强化作风这六个维度狠抓落实,坚持勤奋务实、力争上游,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开创昌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今年工作中将突出抓好“三件大事”:一是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立足昌平实际,更好统筹当前与长远、数量与质量、存量与增量,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造首都发展新的增长极。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三链联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提升创新发展能级,弘扬科学家、企业家精神,营造更有获得感的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是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昌平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紧扣“四区”目标,围绕科学城、大学城、生态城建设这一实践路径,实施一批行动计划、出台一批政策措施、推动一批重大项目,把中国式现代化昌平篇章的“规划图”转化为“施工图”、干成“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