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依靠改革创新赋能,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发展新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力争减免税费1.2亿元。积极破解国企改革难题,坚持“一企一策一专班”,推动专业化重组整合,加快恒通集团市场化转型,提高营收能力,提升益信公司管理效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动态调整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权责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权责”“清单之外无审批”。统筹推进经济、生态、司法、文化、社会等多项体制改革。
提高开放水平,打造合作新高地。抢抓通化与台州、长春合作契机,重点在科技、人才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夯实招商基础,用心用力打好项目包装、领导挂帅、保姆服务“三张牌”,打造掌握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主导市场产品、区域分工协作的精准招商专员队伍。聚焦机遇抓招商,充分利用新一轮东北亚博览会、全球吉商大会等重大经贸交流活动契机,围绕冶金、旅游、环保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大力招引行业领军企业,加速融入产业链高端、价值链核心和供应链循环。力争全年谋划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亿元。
释放创新潜能,点燃发展新引擎。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全面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培育一批创新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申报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4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户、“专精特新”企业2户。攻关一批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双控、汽车零部件研发、医药研发、校企科技成果转化等平台建设。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技项目管理制度,鼓励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申报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个。招引一批创新人才。强化就业创业、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保健等服务,以事业留人、平台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以需求为导向,实施“万名学子兴企”计划,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人才招引服务。开展“工匠回家”活动,解决企业用工难题。通过“人才回引”“学子归巢”等政策,力争引进各类人才100人以上。
(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走好农业质效双优之路。稳住农业基本盘,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种养业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持续推进3000头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行动,力争打造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农村新型经营主体7个。大力发展数字乡村,加快推进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打造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3个。认真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农村土地利用率提高8%。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800亩,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500万斤以上。
走好农村环境蜕变之路。高质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实施“厕所革命”、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村容村貌提升、“四好农村路”升级等24项任务。推动“四长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发力”转变。着力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全面提升人文环境,积极探索“文明积分制”“村民小组自治”“院落自治”等微自治形式,提升乡村善治水平。新增省级示范村2个,市级干净人家200户。
走好农民共同富裕之路。精准发力防返贫,聚焦产业促增收,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统筹推进产业扶贫工程,深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仓储物流、棚膜经济、休闲体验等领域,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000万元以上,谋划实施项目20个,力争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4300元,同比增长10%。
(五)立足绿水青山理念,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减污降碳两手抓,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不断培育壮大新型能源产业,加大水力、光伏、生物质、垃圾发电等新能源开发力度,新增新能源发电量2.1亿千瓦时,供热能力90万平方米。提升城市垃圾处置能力,启动生活、厨余、污泥、医疗、建筑“一揽子”垃圾处置项目,力争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分类收运设施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推进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机关建设,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让绿色低碳生活引领城市新风尚。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持续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推进通钢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加强城市扬尘、高排放机动车、油烟污染等污染源综合整治,强化秸秆“五化”利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6%以上。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严格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完成净源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加快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大罗圈河湿地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稳步实施五道江镇重金属污染地块治理项目,确保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90%以上。深入实施绿色矿山创建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推进鸭西采石场、向阳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进一步巩固危险废物安全管理、安全储存、安全转运处置机制,危废处理率持续保持100%。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贯彻《环保法》及4个配套办法,深入推进“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用,严格管控各类环境污染风险。不折不扣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探索“信息化 网格化”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持续强化环境监测执法,精准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建设绿水长廊项目5个、20.5公里,完成各类造林、补植2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