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在朝阳市龙城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朝阳市龙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李大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龙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及2021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承前启后,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办成了一批顺民意、暖民心的实事好事,攻克了一批啃骨头、拔钉子的急事难事,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全面完成了本届政府主要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2%,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市前列。

  (一)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不动摇,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在赶超中干出了“龙城速度”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年均粮食产量1.8亿斤。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香菇、葡萄、生姜、辣椒等特色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落地实施盛鑫食品、天之润葡萄酒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42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增至35家、5家、99家和32家。品牌化发展不断推进,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个、辽宁省著名商标9个、“辽宁礼物”4个。龙城区被评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工业支撑更加突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电子信息、冶金装备、橡胶轮胎、清洁能源、新材料和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日益壮大,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至62户;工业经济总量增至260亿元,年均增长12.6%;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1%。实施老企业转型升级、合资合作133户,完成投资99亿元,浪马轮胎、黑猫炭黑、国电热电等一批扩能改造和异地搬迁项目建成投产,朝阳钢铁、微电子科技等骨干企业满产达效,全市工业经济排头兵地位逐步确立。

  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释放消费潜力,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34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至45.8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金融业稳步发展,银行、保险、投资类机构达到28家。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培育电商企业15家,龙韵直播基地被评为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以打造辽冀蒙区域物流中心为目标,实施亚琦商贸物流城、西商农产品物流园、赤大白煤炭物流基地等项目20个,现代物流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完成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化石公园、庙子沟景区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大力培育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冰雪等旅游节庆品牌,旅游年收入增至21.4亿元。

  园区平台作用凸显。完善园区发展规划,新建11万平方米标房,新修24条28.5公里道路,迁改电力通讯等线路42.6公里,高新区、化石园区、农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空间实现互联互通,项目承接相辅相成,招商引资合力合为,园区入驻企业达到260家。高新区晋升国家级已正式列入科技部“以升促建”名单,农产品加工园区成功晋升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并顺利通过复评,化石园区启动全市首个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紧抓住高铁时代和京津冀产业转移重大机遇,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抓开放、抓服务,共新建项目238个,完成投资131亿元,光达冰河冷媒、博艾格电子科技、长川制靴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的高质量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嘉寓清洁能源制造基地、加华电子光电设备、58科创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在实践中走出了“龙城特色”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投入1.2亿元,实施分布式光伏电站、中草药种植等产业扶贫项目104个,产业扶贫收益叠加覆盖4层以上。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718元提高到8512元,年均增长26%。夯实“两业两保”措施,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安置、贫困患者住院全救治、贫困学生就读全免费,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截至2020年末,30个贫困村全部销号,5285户、1061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龙城区在全省26个非贫困县区脱贫攻坚综合考评验收中排名第四。浪马轮胎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民生和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逐步构筑起全民免疫屏障,保持“零输入、零疑似、零感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成6所养老机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发放城乡低保、残疾人“两补”等资金3亿元,3.1万人次受益,有效落实弱势群体救助保障。新建大平房、召都巴、西大营子3所镇中心幼儿园和文盛路、烧锅2所小学,改造学校43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开展文化惠民演出、送戏下乡500余场。征兵工作稳居全市首位,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军人优抚资金及时发放,“双拥”工作稳步提升。新增就业9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改造农村危房1300户,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0处。

  (三)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提升中打造了“龙城名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63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