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运行平稳。2022年,冠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21个行业大类中11个行业大类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52.4%。全县重点行业生产形势呈“两升两降”运行态势,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钢压延加工业和护栏板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5.3%、-7.3%、-6%和7.5%,上述四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9.9%,并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附表。
建筑业平稳发展。建筑业总产值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竣工产值27.5亿元,增长197.3%;签订合同额124.9亿元,增长4.32%。
五、服务业
服务业保持恢复。服务业增加值117.9亿元,比上年增长4.2%,占gdp比重4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3%,拉动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53亿元,增长4.7%;金融业增加值13.87亿元,增长6.8%;房地产业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4.0%;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29亿元,增长2.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8.15亿元,增长5.0%。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较上年增长36.8%,7个行业大类中3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55.9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43.8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1.29%。
六、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2%。全县制造业投资增长30.8%,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9.5%。民间投资增长16.3%,占全部投资比重58.7%。“四新”投资增长34.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8.7%,占全部投资比重较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房地产开发投资14.8亿元,比上年下降20.9%,其中,住宅投资13.95亿元,下降11.8%;商品房销售面积52.6万平方米,下降11.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0.8万平方米,下降9.3%。
七、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承压前行。扎实落实稳运行促消费等政策措施,促进消费市场加快恢复。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亿元,同比增长0.7%。分行来看,批发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5%,零售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4.7%,住宿业营业额比上年下降5.2%,餐饮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2.8%。
对外贸易较快发展。2022年我县进出口总额5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出口58.9亿元,增长20.2%,进口0.2亿元,增长489.4%。实际利用外资509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7%。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亿元,同口径增长6.3%。其中税收收入8.6亿元,同口径下降2.8%,同口径税收比重为6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4亿元,同比增长4.7%。民生支出37.6亿元,占比82.8%。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7.1亿元,较年初增加60.9亿元,增长14.7%。住户存款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住户存款余额为381.7亿元,较年初增加45.3亿元,上升13.5%。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有所增长。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53.7亿元,较年初增加11.8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4.1亿元,较年初增加29.5亿元,增长13.1%。住户贷款小幅增长。余额为133.4亿元,较年初增加17.8亿元,增长15.4%。企(事)业单位贷款有所回升。余额为120.6亿元,较年初增加11.7亿元,增长10.8%。
九、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不断推进。投资3.2亿元,新建改建学校项目11处;第三中学建成投用,填补了东部城区高中资源空缺。今年招聘教师541人。组织实施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八大培训”工程, 培训教师1.6万人次。2022年本科录取2299人,比去年增加447人;录取率53.8%,比去年增加7个百分点;全市高考前十名,冠县占两名;有177人被“双一流”大学录取,比去年增加55人。“双减”政策落地有声,特色课程异彩纷呈。创新教育模式,成为全国幸福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2.34平方米,比省定标准多0.04平方米;争取省级体彩公益金20万,建成省级示范社区工程1处;新增健身器材130套;维修589件;更换138件。举办冠县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步走、龙舟赛等各项赛事活动12次,涉及5000余人次;积极参加省市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我县组织的代表队在全省国际象棋比赛中女子团体一等奖,在全市围棋、体育舞蹈、乒乓球等比赛中均获一等奖。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年末广播人口、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为100%。非公有制较大艺术表演团体12个、博物馆1个,公共文化图书馆1个,文化站18个,建成城市书房2处、文体广场739个,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8处、市级21处。完成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普查,确认市级以上项目25项,传承人18人,培育市级非遗工坊6个,县级非遗工坊4个。文化惠民深入人心,全年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1467场,完成公益电影放映6660场,组织全民阅读活动7168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文艺创作方面,创排《红月亮》、《血井红霞》等一批优秀作品。
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第一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新院区、传染病医院顺利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冉海水库净水厂扩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即将完工,村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顺利推进。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98%,药品监督抽检合格率100%,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效保障。
十、民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