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4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
推广(联盟)集团办学、名校办分校、学区制管理、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办学形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支持蒙城县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到2025年,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强化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更好发挥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引导不同知识结构和就业技能人员适岗就业。统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学子创业活动,推进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加强创业培训管理。实施“技能亳州”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扩展公益性岗位,加强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就业失业统计指标共享体系。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实现市县两级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全覆盖。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未参保居民等重点群体积极参保、持续缴费,促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职业劳动者广覆盖。
专栏 5 就业社保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就业创业。持续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专项活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推进青年见习计划和就业启航计划。加强驻外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建设。实施创业筑巢工程、青年创业工程、返乡农民工创业工程,积极创建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新建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5家。
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市、县(区)技工学校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和市级公共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安全生产实训基地,鼓励县(区)技工学校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工种)。力争到2025年,建设市级以上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8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7个、家政实训基地5个。
服务能力。完善“亳州公共招聘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稳就业”平台建设,培育人力资源服务知名品牌,到2025年,培育在全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力资源行业领军企业4家。实施“智慧人社”工程和基层人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推动劳动就业服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大力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推进中医药“四名”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打造“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与指挥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推动公共设施平战结合改造升级。支持县域妇幼医院建设,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深入实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加强标准化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机构建设。扩大儿科、全科、精神科、麻醉科、老年医学科、康复科等短缺医师和注册护士规模。实施“江淮名医”“徽乡名医”培养工程,到2025年,力争培养10名“江淮名医”、10名“徽乡名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扩大市县级医院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探索逐步将城市公立医院慢性病等门诊设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医保制度,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总额预付等多元复合式医保凯发官网地址下载的支付方式改革。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门诊和住院凯发官网地址下载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扩大中医优势病种范围,纳入单病种付费的中医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保障”。改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网络。
专栏 6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强化工程
中医药。推动县区建设“示范中医馆”,所有中医院建成“治未病”中心,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能力全覆盖。大力培养基层实用型中医药领军人才,鼓励亳州学院等院校开设中医药学类、健康服务类专业,确保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或中医类别医生。
公共卫生。实施市级疾控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县级疾控标准化建设,县级以上疾控全部建成符合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标准化生物安全二级水平的实验室。重点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实现除颤器在文体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大型商场超市、学校、车站等重点区域配置全覆盖。加快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保护、老年健康促进等专项行动,完善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保障机制,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专职公共卫生医师。
医疗卫生。加强标准化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加强村医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力量。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新建城区、居住(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旧城区和已建住宅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达标工程,增加护理型床位,开辟失能老年人照护单元。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切实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重点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建立健全老年人能力评估和长期护理需求评估体系,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参与安宁疗护试点。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壮大养老护理员、老年社会工作者队伍。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积极构建基本养老保险、职业(企业)年金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相衔接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适时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专栏 7 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工程
提升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养老服务站三级中心运营管理水平。实施兜底性长期照护服务保障工程,加强乡镇(区域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每个县建设1所县级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护服务机构。支持养老机构增加人才培训模块、增设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持续推进农村敬老院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低收入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坚持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保障并举,加大租赁补贴力度和提高现有公租房周转效率,对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依申请应保尽保。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重点解决供水、供电、供气等问题,增设室外活动空间、无障碍设计及休闲健身场所,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改造人行道,增设停车位、充电桩等服务设施,开展加装电梯试点,到2025年,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重点改造老城区内脏乱差的棚户区。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做到应保尽保。全力做好被征地群众住房保障和采煤塌陷区群众搬迁安置工作。严把工程质量安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