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三 推动新兴产业扩面提质

  推动全域数字化建设。整合现有农业信息系统,搭建包括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价格监测与服务、智慧物联、灾害预警等模块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农业数据集中处理中心,构建农业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数字农业一平台、一张网、一朵云,为全区数字农业和管理决策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

  加速全域电商建设。以增强农产品电商市场竞争力、拓展农产品线上营销、扩大网销农产品辐射外延为重点,引导支持各类专业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站点等推广建设,促进本地农产品延伸线上营销路径。

  推动特色乡村民宿(农家乐)建设。按照“标准化、差异化、集聚化、精品化”要求,进一步提升乡村民宿(农家乐)的品位、品质,推动形成“精品为引领、大众为底图”的产业格局。到2025年,建成精品民宿(农家乐)69家。

  培育乡村综合产业集群。打造以良渚、径山、闲林、鸬鸟等镇街为重点,以余杭、仁和、瓶窑、黄湖、百丈、中泰等镇街为辐射的综合类休闲农业集聚板块。重点培育乡村产业集聚群2个,以径山乡创和仁和科创为基础,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探索智能生产、平台经济、资源共享和众创、众筹、众包、众扶等新模式,打造生态环境美、农耕文化深、农文融合紧的双创孵化中心。

  3.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运作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养一批高技术水平和骨干业务能力的职业农民。到2025年,创建省级及以上示范性龙头企业20家,区级及以上示范性合作社100家,区级及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30家。二是支持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发展“产学研科银”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发展以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引领、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和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到2025年,扶持10个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三是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能力,做实做强区级产业技术团队,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壮大社会化农技服务力量,引导扶持多元主体参与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农技推广服务。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建农业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从单一环节向综合性全程服务发展。四是完善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 分红”“土地流转 优先雇用 社会保障”“农民入股 保底收益 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推动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五是深化机械强农行动。聚焦我区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全域宜机化改造,支持土地集中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机作业条件,大力引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动农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变革。到202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建设高标准农机综合服务中心10个、高水平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18个、农机创新研究试验基地5个,率先建成省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4.搭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一是深入推进“百园农业”平台建设。以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进一步抓好产业园运维,着力发挥茶博园、绿产集团茶产业园、江南茶叶市场、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等建设项目作用,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园区和农业特色强镇。到2025年,累计创建区级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园区50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4个。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依托镇域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产村人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三是推动乡村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农业总部经济,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加强产业上下游联动、前后环节对接,加快发展农产品基地、产地加工和储藏保鲜、冷链运输、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探索众创、众筹、众包、众扶等新模式,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高地。到2025年,创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示范区)3个。四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径山实验室等一批农业科技孵化器。

  专栏四 提升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业

  提升初级产品加工业。鼓励和支持经营主体将本地农产品引入加工领域,支持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

  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现有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流通企业及生产基地提档升级。加快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在库存控制、仓储运输和平台交易等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化管理。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规模达到200亿元,累计建成冷链物流链条35个,全区生鲜农产品冷藏基地达到18万平方米。

  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型升级。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提升企业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发展出口型、精深型农产品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综合循环高值梯次利用,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行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的绿色生产方式。建立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技术装备目录,支持和鼓励企业和单位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多次增值、节能减排。

  (三)数智“三农”全域提升工程

  1.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一是推进生产管理数字化。

  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和高水平数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畜牧、水产、设施栽培和茶叶等领域为重点,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农业、气象与数字化精准田间管理技术深度融合的试验示范,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改造。优化“农安码”应用场景,推行“浙农码”在生产、管理等多端口的运用和数据共享,推进生产记录电子台账广泛应用,做到生产记录随时可查可看,实行全过程智慧化管理。针对农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环节,扩大“农安码合格证”的使用率和覆盖面。到2025年,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6个,市级及以上数字化(智慧)农业示范园区5个。二是推进流通营销数字化。加快“网上农博”推广应用,打造“网上农博余杭(禹上田园)馆”线上端口,加速乡村产业主体触网上线,深入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工程,加快农产品销售物流体系数字化改造,培育一批数字农业新业态和新零售品牌。三是推进行业监管数字化。利用在线监测平台开展农业生产智慧监管,应用北斗农机管理系统开展农机远程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系统,开展非规模主体监管,打通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农产品交易信息数据链。完善农资信息化管理,提升打造“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管理系统,推广农药实名制购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官网地址下载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