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aaa级旅游景区 3个 新增2个
7 省级旅游度假区 0 新增1个
8 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1个 新增1个
9 省级工业旅游区 2个 新增1个
10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 0个 新增1个
11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0个 新增2个
12 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1个 新增3个
(三)文旅融合发展目标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从文旅项目产品高品质开发建设、产业体系动力效能提升、项目产品服务规范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提升、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提升五个层面,推动和促进现有文化和旅游产品业态转型升级,形成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文旅产业体系,为文化和旅游长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文旅融合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度挖掘整合全区文化资源,按照“宜融则融,应融尽融”原则、“文化 ”及“旅游 文化”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推进文化和旅游全要素转型升级,实现文化和旅游多领域、全方位、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专栏3 宿城区“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主要指标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十三五”末指标 “十四五”预期目标
文旅品牌指标 1 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0个 新增1个
2 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0个 新增3个
3 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0个 新增2个
4 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0个 新增2个
四、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有两馆、镇有一站、村有一室”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由全覆盖向高效能转变,开展基层文化服务阵地效能提升试点,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年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人次达到6人次以上,做到公共文化服务布局更均衡、内容更丰富、供给更精准、主体更多元、效能更显著,走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前列。
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全区图书馆、文化馆、文博场馆(博物馆)、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的联动共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升区图书馆、文化馆统筹协调、组织指导、服务援助能力,新建3个以上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一批24小时城市书房,在中心城区市民服务中心、机关单位、景区、休闲街区等场所设置流动书吧、书巢。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书场、非遗传习场所、小剧场等主题功能空间,推动“书香宿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机制,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提供精准公共文化服务。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及发布制度,深入推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优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
(二)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
拓展文艺创作新格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高水平创作一批能够突出西楚文化、两河文化、酒文化、诚信文化等特色文化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文艺精品。加强与地缘相近的区县艺术创作联动发展,探索资源共享、文艺共创、市场共建、惠民共推新机制。加快推进包括数字电影、微视频等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打造文艺创作新精品。建立文艺作品质量提升长效机制,丰富曲艺、舞蹈、剧本、书画等文艺精品创作。每年梳理1-2部精品艺术创作加入艺术精品创作题材库,“十四五”期间争取打造3-5部精品大戏、10 个左右精品小戏,在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江苏省文华奖上实现更大突破。积极承办、协办国家级、省级高层次曲艺交流活动,常态开展苏鲁豫皖曲艺交流活动,建成全省琴鼓艺术高地。
培育文艺创作新人才。优化人才支撑,建设领军人才强、艺术门类全、梯队层次完备的艺术人才队伍。加强青年文艺骨干培养培训和宣传展示,推动人才培养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培养引进一批表演、创作、管理、评论等方面的优秀人才。探索建立名家大师领衔负责制,实施“名师带徒”计划。发挥艺术创作专项资金、基金“孵化器”作用,发掘扶持有潜力的优秀艺术人才,推出名家大师,储备青年人才,推动更多艺术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
(三)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进程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建设。依托“江苏文化云”平台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进程,丰富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读好书等服务功能,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输入到基层,加强省、市文化云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力推进公共文化云的资源融合、服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考核在全省范围内有位次。
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加快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宿城”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深厚历史、人文、科学价值,展示宿城文化,讲好宿城故事的数字资源。数字文化资源凯发官网地址下载的版权保护,为数字文化资源发展提供完善制度保障。
推进文博场馆智慧化升级。加强智慧图书馆、智慧文化馆体系建设,提升数字文博场馆网络化、智能化服务水平。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加大与数字文化企业对接合作,大力发展基于5g等新技术应用的数字服务类型,拓宽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丰富文化深度体验产品,提供沉浸式、情景化文化体验。依托文化场馆开发文化云数字讲堂、数字课堂在线服务,营造积极向上的全民学习氛围,不断涵养城市文明。
(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持续做强做精文化活动品牌。依托文化活动品牌的培育基础,不断深化文化活动内涵,丰富“马陵放歌”“钟吾梨园”“西楚芬芳”“墨韵宿城”“周末书场”“琴鼓村村行”等品牌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打造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