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协同原则。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增强祁门电子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大力推动电子企业智能化、信息化。以深化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为主线,以推进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为抓手,推动“制造 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大帮小、大带小”,促进上下游企业对接,深化企业协作配合,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生态。
集群升级原则。依托工业园区,统筹电子产业布局,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主攻电子元器件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构建创新型现代电子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集聚新优势,培育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开放合作原则。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全方位加强祁门县优势产业与国际、长三角经济带以及杭州都市圈等区域的协作联动和交流合作,引入战略合作者,构建战略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产业互助,实现合作共赢,壮大电子和祁红等优势产业规模和实力。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发展定位
世界红茶之都。充分发挥祁门县优越的茶资源禀赋,立足祁门县茶产业现状,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以提高茶树良种覆盖率、实施标准化和清洁化生产、创新红茶销售模式、打造祁门红茶文旅融合为发展方向,重点推动茶业产学研深度合作,互联网销售模式创新和茶旅特色小镇建设,壮大祁红龙头企业,增强祁红产业创新优势,提升祁门红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影响力,将祁门县打造为世界高品位红茶之都。
长三角电子产业特色集聚区。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产业规模化、技术精密化、发展集约化、制造智能化为方向,依托省级电子电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平台,强化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发创新能力,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寻求与沪苏浙关联产业合作和重点企业招引,在融合发展中壮大电子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水平,全面构建支撑新型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将祁门县打造为长三角电子产业特色集聚区。
全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示范县。把电子产业作为新型工业化首位产业,依托现有的电子产业优势,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机遇,立足区域电子产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主导产业链构建,初步形成具有完整产业链的新型工业化和电子产业发展基地,努力成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示范县。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以来,祁门县进入了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新阶段。全县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跨越发展。
到2025年,科技创新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6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达到5家,省级科创平台达到3家;年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1~2项,产学研合作项目5个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
表3.1 祁门县“十四五”时期新型工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 单位 2020年
完成 2025年
目标值 年均
增长 指标
属性
一、工业质效提升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9 20%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7.4 — 8%以上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户 47 60 预期性
进出口总额增长率 % 22.9 5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 4.1 9 预期性
二、工业结构优化
产业集群 个 1 2 预期性
营收亿元的制造业企业 户 5 15 预期性
三、工业动能转换
工业投资年均增速 % 33.4 8 预期性
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速 % 136 10 预期性
四、工业技术创新能力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投入年均增长 亿元 — 15%以上 预期性
高新技术企业 户 13 24 预期性
工业企业有效发明 件 40 50 预期性
市级科创平台 个 6 9 预期性
省级科创平台 个 2 3 预期性
产学研合作项目 个 20 30 预期性
五、工业品牌与质量
新认定安徽工业精品 个 2 5 预期性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户 1 16 预期性
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户 0 5 预期性
六、工业数字化转型 3 预期性
企业上云 户 10 40 预期性
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 户 1 6 预期性
省级以上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户 5 8 预期性
七、工业绿色发展
省级绿色工厂 户 1 5 预期性
注:加粗数据表示的是“十四五”累计值,并非年末值
表3.2 祁门县“十四五”时期电子产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 单位 2020年
完成 2025年
目标值 年均
增长 指标
属性
一、产业质效提升
产业总产值 亿元 20 60 预期性
产业增加值 亿元 4.2 12 预期性
二、产业结构优化
上市企业 户 0 1 预期性
规模以上企业 户 17 25 预期性
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 亿元 3.12 9
营收亿元企业 户 3 10 预期性
三、产业动能转换
工业投资 户 6 30 预期性
其中:技术改造投资 户 3 15 预期性
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研究与试验发展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 10% — 15% 预期性
高新技术企业 户 11 15 预期性
工业企业有效发明 件 21 30 预期性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户 1 11 预期性
省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 个 0 2 预期性
五、产业数字化转型 预期性
企业上云 户 3 25 预期性
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 户 1 6 预期性
省级以上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户 5 8 预期性
六、产业绿色发展
省级绿色工厂 户 1 3 预期性
第四节 发展路径
(一)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
整合县域优势资源。围绕电子、祁红和林木等重点产业,以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壮大产业集群为目标,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对祁门县重点产业进行资源整合。以集群化发展战略增强电子产业核心竞争力,整合祁门旅游资源和红茶产业,加快“祁红茶旅”深度融合,提高林木产业集中度,延展、发展林木精深加工制造。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抓准长三角产业转移机遇,瞄准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好项目,实现有效承接;以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集中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建立县级科技项目库及企业发展路径图,帮助企业争取各类项目,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新路径。在不断壮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半导体工艺升级改造、红茶现代加工技术、生物医药、林木深加工技术等新型产业化项目。抓好项目库建设,做到应统尽统,提高入库项目总量,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市扶持项目。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注重引进促进结构调整、提高财税收入、增加群众就业的好项目,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