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指标

  序号 一级

  类别 二级类别 指 标 2020年

  基期值 “十四五”末目标值 年均

  增长 指标

  属性

  1

  农业

  农业 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7.29 7.39 0.27% 约束性

  2 蔬菜产量(万吨) 4.47 5.01 2.31% 预期性

  3 肉禽蛋产量(万吨) 2.79 3 1.46% 预期性

  4 水产品产量(万吨) 0.33 0.4 3.92% 预期性

  5 茶叶产量(万吨) 1.23 1.5 4.05% 预期性

  6 质量效 益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亿元) 23 35 6.96% 预期性

  7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亿元) 19.6 36 12.93% 预期性

  8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98 >98 - 预期性

  9 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有量(万亩) 22.1691 22.1691 - 约束性

  10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万亩) 12.69 14.79 3.66% 约束性

  11 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 40 43 1.46% 预期性

  12 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 40.6 43 1.46% 预期性

  13 农膜回收率(%) - 85 - 预期性

  1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1.5 95 0.75% 预期性

  15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98.14 >99 >0.17% 预期性

  16 技术装 备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50 67.5 6.19% 预期性

  17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65.3 75 2.81% 预期性

  18 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 - 15 - 预期性

  19 农村 人居环 境 卫生厕所普及率(%) 88.11 >93 1.09% 预期性

  20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 预期性

  2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11 35 26.05% 预期性

  22 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100 100 - 预期性

  23 中心村 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比重(%) 86.5 100 2.94% 预期性

  24 省级中心村(个) 82 112 6.43% 预期性

  25 美丽自然村庄(个) - 200 - 预期性

  26 农村经 济 集体经济强村占比(%) 5.2 45.75 54.48% 预期性

  27 农民 农民生 活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8089 29300 10.1% 预期性

  28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33.27 <30 -2.05% 预期性

  第四章 加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建设

  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高质高效。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开辟更多食物来源。

  第一节 推进粮食产业高效化发展

  (一)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粮食产业,建设优质专用品牌粮食基地、培育粮食骨干龙头企业和产后服务中心“四大载体”,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实现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推动山区特色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开展品牌粮油示范创建,打造优质安全粮食生产基地。

  (二)巩固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实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在五城、商山、溪口等传统水稻主产区,推进再生稻、有机、功能性等优质专用水稻种植,推广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模式,实行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订单生产,专收专储、特色加工,培育优质稻米品牌,打造绿色生态稻米基地;在山区和半山区乡镇,适度扩大鲜食玉米、薯类等旱粮作物生产,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以月潭湖、齐云山等重点区域油菜示范片和油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打造徽州特色油菜花海,建设特色油料基地,带动乡村旅游,提升产业融合水平。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7.39万吨以上。

  (三)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稳定和强化种粮农民补贴,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让种粮者有合理收益。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逐步推行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政策、融资支持,鼓励各类资本进入粮油加工领域。

  第二节 提高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一)发展高效种植。恢复扩大油菜生产,重点发展“双低”油菜,结合休闲旅游发展景观油菜、食用菜苔油菜等“多用途”油菜。到“十四五”末,全县油料播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抓好蔬菜稳产保供,以海阳、万安、东临溪为重点区域抓好城郊精致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以榆村等食用菌传统产区为重点,发展袋料食用菌生产;在山区和半山区,利用小气候,发展高山蔬菜及黄山竹笋、黄山蕨菜等。到“十四五”末,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5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5万吨。

  (二)发展现代畜牧业。优化养殖区域布局,重点发展生猪、家禽和地方品种猪、牛羊和蜜蜂养殖。全面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模式,构建完善现代畜禽养殖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加工流通体系、循环发展体系。推动养殖业由“面状开花型”向“区域集中型”转变,“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单产封闭型”向“生态循环型”转变。到“十四五”末,全县肉类总产稳定在3万吨。全县生猪饲养量稳定在40万头,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80%,生态养殖比重达50%。

  (三)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坚持养殖容量控规模,支持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五统一”,加快制定山泉流水养鱼地方性标准,重点打造一批泉水鱼、鳜鱼、龙王潭石蛙等规模化健康养殖基地,加大陆基圈养桶循环水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加快补齐产业链长短板,以皖新徽三、石屋坑渔业、黄山市泉水鱼公司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重点,开展水产品加工和仓储保鲜能力建设,鼓励与支持企业开展产品检测中心、研发中心、展示中心、电子商务等产业平台建设。推进山泉流水养鱼保护性开发,充分利用“中国农业文化重要遗产”核心区优势,依托我县历史遗存、鱼文化等综合价值,开展好全球农业文化重要遗产申报。加大“徽三臭鳜鱼”“新安山泉”“石屋坑冷水鱼”“龙王潭石蛙”等企业品牌的培育,逐步打造和形成一批标志性的区域知名品牌。

  第三节 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

  (一)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格执行“六个严禁”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耕地撂荒情况跟踪监测和督促检查,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制定出台利用撂荒地种粮的支持政策,重点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撂荒地种粮的给予补助。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监管机制,从严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强化耕地保护执法监督和目标考核。

  (二)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科学修编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开展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建设。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强化绿色农田示范,增强农田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建后管护机制。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发行地方债等多种方式,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十四五”末,累计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4.79万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官网地址下载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44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