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6:推进产业载体建设
1、黄山中安科创城。按照“基地 基金”“基地 产业”的运作模式开发建设,重点聚焦生命健康方向,打造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总部基地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基地。
2、杭黄绿色产业园。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强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商贸金融、绿色农业等领域合作;同时,推进人才共享,强化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建立凯发官网地址下载的人才招聘合作机制,开展创业活动交流。
3、黄山未来科技城。作为“轻资产运营 重资产开发 双创基金”试点园区,聚集高新技术产业,为入驻企业提供以创客空间 孵化器 加速器功能配置三者合一的整合型创孵产业链。
4、黄杭“双创双融”产业园。重点围绕生物科技等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园。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引进符合屯溪产业导向的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5、浙江长三角国际生物医药加速器产业园屯溪产业基地。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合作建设该基地,聚力实现融杭接沪新突破。
七、数字化转型发展工程
一是推进农业数字化进程。推进黄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建设,组织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数字农业试点、精准农业应用等项目。充分发挥本市高校和黄山市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资源优势,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智慧农业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教学合作。二是提升医药制造能力水平。推进实施“皖企登云”,鼓励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提升制药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精益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三是构建“互联网 医疗健康”服务。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试点,建设医院信息集成平台,融入新安医学,开展远程诊疗等服务。加强与国内互联网医疗服务企业合作,打造数字化健康管理中心。
专栏7: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
1、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依托歙县、黟县、西溪南镇、鹤城乡等国家、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建设和实施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平台,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渔场。
2、加快智慧农业技术创新。推动黄山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黄山健康职业学院等高校与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共建教学科研实习和农业示范推广基地。
3、推进“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引导和运用好“网红经济”,积极开展直播带货。成立农产品直播营销策划公司,开展电商直播培训、农民主播孵化、产品设计包装和直播带货,打造农产品直播基地。
4、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聚焦生产在线监控、产品全流程追溯及大数据应用创新,开展“5g 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实施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示范工程。
5、打造数字健康中心。加快桃李春风微医数康中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集健康服务、产业孵化、技术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健康综合体。
八、人才活力打造工程
一是加快建设新安医学人才队伍。依托黄山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及黄山健康职业学院等高校资源,着力培养大健康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支持本市院校与黄山市中医医院、祁门蛇伤研究所、新安医学研究中心等开展合作,联合培育心理咨询师、养老护理员、中医养生师、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咨询师等各类健康服务适用人才。二是培育临床试验人才队伍。依托黄山市人民医院推进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建设,成立临床药物试验机构组织,开展专业培训,与省内、长三角区域内gcp医院建立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多方面的拓展互动机制。三是搭建区域人才培养共享平台。积极参与建立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协同机制。建立长三角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盟,联合开展高水平研究、教材开发和案例库建设,启动培训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开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源和流派传承教育资源,积极参与长三角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专栏8:招才引智新模式
1、加强宣导推介。开展针对大健康产业相关人才入园(区)走访系列活动,为政府和人才团队提供面对面洽谈机会;以黄山发展大会、生命健康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等为契机,联合黄山市人社局、科技局、投促局、人才办等共同举办专题论坛、项目路演等活动,全方位进行政策宣导,确保引才落地;在长三角重点地区举办招才引智推介会并建立人才服务中心。
2、探索人才双聘。针对管理型、研发型、技术型等人才,政府牵头完善“双聘制”人才引进措施;在原有单位科研经费奖励基础上建立具有市场机制的科研报酬和成果转化奖励措施;对省外医生来本市医院坐诊,实行多点执业医师“双合同”制管理,医疗机构可自主支付医务人员多点执业报酬。
3、优化激励保障。持续优化人才政策措施,以“迎客松英才计划”、“海聚英才•揭榜挂帅工作实施方案”等为引领,持续完善黄山优才卡服务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就医保障等服务;对于重大、紧急科研项目采用“一事一议”,上不封顶的特殊支持;对大健康产业创业领军人才在黄山市立项的给予奖励资助;为优秀创业类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对优秀创新类人才推行认定制。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部署
加强与省生命健康产业推进组专班和职能部门的对接机制,推进“双招双引”营收目标任务和签约、落地目标额度完成。发挥本市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定期向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定期召开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统筹推进重点方向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区(县)成立生命健康产业推进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或专项行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夯实政策保障
推进落实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出台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加强政策统筹,加快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增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及其制定过程,加大健康知识传播力度,制定并实施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
三、健全金融支持
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作用。增强金融信贷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开展担保、周转金、小额贷款、保险理赔、供应链等多种金融支持方式,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相关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降低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信贷、科技贷利率。探索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支持机制,纳入政策性担保业务考核体系,并对中小微生命健康企业给予优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