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共推太行山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保定市要统筹自身太行山区地理空间边界、山水文化生态单元、旅游交通格局以及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野三坡、白石山、清西陵等重点景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积极配合建立4省(市)太行山文旅协作机制,加强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78个县(市、区)在市场监管、品牌营销、产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旅游救援、信息服务、交通设施共享等领域的通力合作。支持4省(市)文化、旅游协会建立文旅行业联盟,搭建文旅企业合作平台,鼓励文旅企业开展合作经营、收购兼并等,培育跨区域市场主体。配合建立健全太行山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完善跨区域山地户外探险救援救助机制,健全旅游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制度,研究制定重点旅游景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风险目录,实施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完善山地旅游保险体系。

  第十章 强化支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政统筹。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完善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充分发挥各级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作用,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制定落实更加有利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强化工作职能。继续完善文化和旅游机构职能体系,推动由行业管理职能向产业促进和综合协调方向转变,充分发挥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整合资源、综合管理、协调推进的重大作用,推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落地实施。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和区域协作机制,深入推进与国土、林业、环保、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强化区域协作,形成发展文化和旅游业的强大合力。强化监督考核。加强规划的实施评估和监督管理,建立规划目标任务实施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跟踪分析和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力争将目标任务、重点任务纳入党委政府考核体系,推动规划任务落地落实。

  二、深化改革创新

  深入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持续推动支持政策、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平台、科技创新体系、公共文化机构管理体制、景区经营管理体制等领域改革创新。创新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加快制定出台促进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印发,切实解决文化和旅游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难题,突破瓶颈限制,推动保定文化和旅游迈上新台阶。优化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平台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新业态引领、产业化发展、全民参与”的思路,聚焦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探索跨区域联办模式;强化市场意识、市场开发和市场运作,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提升“云旅发”模式,打造时尚超前的“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向高质量转变。提升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效能。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和创造文化和旅游新需求,推出智慧景区示范点、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等;支持科技型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孵化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军企业,创建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形成文旅和科技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提高文化和旅游科技研发能力,提升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助力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果转化的首选承接地,塑造文化和旅游发展新优势。创新文旅融合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手续,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定级资金补贴、建设用地扶持;深化国有文旅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健全各类行业协会组织改革,鼓励、规范、培育文化和旅游行业组织、民间团体发展。探索文旅与金融合作创新机制。聚焦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针对风投、信贷、保险、债券、上市等融资渠道,构建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信贷风险分担体系、创业投资扶持体系和文化资产定价流转体系,创新文化金融产品、服务和模式,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促进文化与金融资源集聚,努力破解民营和小微文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争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

  三、强化政策保障

  健全资金保障机制。统筹整合文化和旅游发展资金,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加大文化和旅游建设投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机制,落实文化和旅游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需求,确保财政投入与文化和旅游发展阶段相适应。用好政府专项债券、中央和省预算内基建投资等,促进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ppp、项目运作、贷款贴息等手段,引导建立政府、社会、市场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投融资服务。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打造适合文化和旅游企业特点的金融性服务产品。积极搭建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规范引导各类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和旅游产业,开展常态化投融资对接交流活动,建立多渠道、线上线下并举的投融资辅导推介机制。建设文化和旅游企业信用体系,健全融资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机制。支持重点文旅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做好土地政策保障。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优先保障文化旅游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和重点产业项目用地,探索研究支持文旅新业态建设的用地政策,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鼓励村集体和农民利用闲置宅基地和休闲住宅依法依规发展旅游业。

  四、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资源整合,推动新时代艺术领军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创意人才、投融资人才等文化和旅游产业高端人才培养,重点培树文化艺术和文旅产业“双百领军人物”。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挥文化名家的传帮带作用,重点培养有实力有潜力的中青年专业人才。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基层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乡村旅游带头人、管理服务人员等多层次人才队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高校作用,注重本地人才的培育;建立人才交流机制,鼓励地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完善人才培训体系,优化分级分类,组织开展党政干部、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基层从业者等为重点的专题培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探索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快制定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激励、奖励办法。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支持推荐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参加国内外专业研修班,积极营造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环境。充实完善专家智库。充分汇集市内外文化和旅游专家、教授、学者和科研人员资源,支持文化和旅游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参与国内外交流培训活动,推出一批全方位专业指导、实践经验强的智库专家,全力打造一支产业领军型、高层创新型、品牌实操型文化旅游专家团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