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技服务
紧密对接京津,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自身创新孵化能力,将廊坊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
1、着力促进科技服务全域发展
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校,聚焦产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需求,谋划建设一批行业和区域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北三县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家具制造、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打造针对性强、延伸能力突出的科技创新体系。中部都市区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形成产品设计、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标准信息、品牌推广等科技服务链条。南三县着力围绕家具制造、金属加工、保温建材、胶合板产业集群培育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2、着力加强京津科技成果转移服务
结合京津廊城市分工与比较优势,依托廊坊现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重大平台,积极开展科技招商、平台招商和新业态招商,吸引京津科技服务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天津北方技术交易市场等互联互通,加快完善“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模式,推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集成服务,推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从“点对点”服务向综合服务模式升级。
3、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加大对燕郊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基地、河北清华科技园、香河机器人产业港等科技研发平台的支持,着力依托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创新服务券、一体化创新地图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机制应用。依托全市各类园区,大力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自建或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
4、着力发展科技创新支撑服务
着力发展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支撑科技创新的服务新业态。
(1)知识产权。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等基础服务,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评估、价值分析、交易、转化、投融资、运营、托管、商用化、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
(2)检测认证。以集聚服务主体、延伸服务链条为重点,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由单一的测试、分析和认证,向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检测技术集成延伸。着力集聚一批国内外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推动形成面向全国、多元并存、错位发展、覆盖全面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
(3)科技咨询。鼓励科技咨询机构开展数据存储、分析、挖掘和可视化技术研究,加强行业数据库、知识库建设,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型,开展网络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加快发展第三方监测、降碳诊断、降碳评估、低碳技术改造咨询等多领域全周期“双碳”科技咨询服务,加快全市高端智库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咨询服务。
5、着力发展创新创业孵化服务
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进京津创新创业团队在廊发展。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等主体在廊投资建设各种类型的孵化机构,完善孵化服务网络。重点发展以孵化投资为核心的创业孵化模式和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方式。
三、培育壮大两大消费赋能型产业
(一)康养便民服务
面向京津冀个性化、高端化康养需求,构建“全域化布局、全龄化服务、全产业链发展”的康养新格局,将廊坊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康养资源承接与服务基地。
1、大力发展医疗服务
(1)加快先进医疗资源承接。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契机,加快引入北京医疗机构入驻廊坊,积极利用市场力量,引进先进医疗技术人才和技术设备。围绕血液病、肾病等领域,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端医疗服务中心。
(2)加快先进医疗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先进医学科研成果,加快医学最新科研技术转化为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全市重大疾病防治能力,让医疗技术发展惠及全市人民。
(3)加快先进医疗业态布局。抓住全球精准医疗发展机遇,重点发展基因检测、远程医疗、个体化治疗等医疗服务新业态。促进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医疗服务融合发展,鼓励发展穿戴式植入式智能设备、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终端设备,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
(4)大力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积极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康复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专业医学检验中心、卫生检测中心、影像中心和病理中心、制剂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推进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健康服务云平台等第三方服务外包,发展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专利信息服务等相关第三方服务机构。
2、大力发展养老服务
(1)着力优化健康养老基地布局。以廊坊市区、三河市、香河县、霸州市、固安县为主要区域,瞄准京津巨大的健康养老需求,打造一批规模化、专业化、功能完善、辐射面广、带动力强且集健康护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型养老养生基地。
(2)着力对接北京养老服务转移。充分借鉴燕郊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固安来康郡“北京西城区异地康养示范基地”等养老基地运行经验,加强同北京市养老服务合作,加快京廊合作养老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完善康养机构备案监管、医养结合、人才培养、优质资源推介等方面的制度化建设,促进养老合作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