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全省领跑。积极推动老年教育与现有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整合“学校、社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三类资源,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老年教育机构954所,创建省级示范校6所,在全省率先完成老年学校的建设任务,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我市被省教育厅评价为全省唯一成立老年教育科、全省率先推进老年学校建设的地区。

  3.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基础逐步夯实

  教育制度更加完善。五年来,市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教育扶贫“三提两培”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共23件,涵盖教育综合改革、重大项目实施、改善学校幼儿园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落实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各个教育关键领域,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质量、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为实现承德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教育投入历史最高。五年来,全市财政教育总投入409.2亿元,一般预算内教育经费368.92亿元。同时,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省、市投入政策,班主任津贴由每人每月15元提高到300元,教师培训费由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500元。2020年,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每年每生2809.3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每年每生3303.35元。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来,通过公开招录、特岗计划、设立公益岗、顶岗实习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及时补充教师1.12万名,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结构不断优化。在坚持常态化补充教师的同时,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两支队伍”培训培养,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出台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有偿家教专项治理工程,大力宣传表彰优秀教师。每年国家、省、市三级培训教师达2.5万余人次。深入实施名校、名校长、名教师的“三名工程”,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建设省级名师工作室5个,市级名师工作室30个,骨干带头人覆盖各学校各学科。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实现了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有效衔接。371名教师获得国家、省授予的先进称号,其中贾利民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赵艳芳、赵亚磊、闫帅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上板城初中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现代化教学设施不断完善。五年来,各县(市、区)建立城域网,学校、教学点全部实现“三通两平台”建设(“网络光纤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资源平台)。在满足基本教学需要的同时,建成48个智慧校园、56个创客教室、382个自动化录播教室。

  4.公平教育惠及全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增强

  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效果充分显现。结合脱贫攻坚,建立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全市共精准落实资助项目资金20亿元,受助学生达620万人次,20.35万中小学生享受国家营养餐改善计划,做到了“应补尽补”“应助尽助”,全市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认真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丰宁县探索总结出的五步治辍工作法在全省进行推广。同时,全面构建以职教中心为主的农民培训和职业培训新格局,完成继续教育45万人次以上。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我市教育扶贫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取得“零问题”的优异成绩。

  城乡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扎实推进。认真落实2018年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教育扶贫“三提两培”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承市政字〔2018〕89号),着眼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五年来,改善办学条件落实资金23.61亿元,土建项目1165个,新建、改扩建面积264.52万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33.57万台(套/件)、购置图书19.62万册、修建体育场51.43万平方米。全市205个乡镇建有212个中心园,60%农村幼儿园达到二类标准,80%达到三类标准,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提质升级,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建立乡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通过特岗计划、事业编招聘、“三支一扶”、免费师范生等方式累计补充乡村教师8976名,占招聘教师总数的80%以上,深入实施校长及教师轮岗交流计划,五年完成城乡、校际间交流7439人次。同时小学全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于2018年正式启动,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了国家验收,已经从“基本均衡”全面转入“优质均衡”。

  教育民生持续改善。从2018年起,率先于全省在市、县城区中小学开展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城乡中小学生需求两个100%,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家长的“三点半”难题。整合市级优秀师资,建立了承德“名师空中课堂”线上辅导平台,使家长在社会上参差不齐的培训机构外多了一种优质的选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对校外培训机构实行黑白名单制度。全市各县(市、区)中、小学招生入学全部实现就近入学,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一律采取“摇号招生”“阳光招生”,杜绝了人情生、条子生、择校生,有效解决了择校热问题,赢得家长、社会广泛好评。深入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推行标准化食堂建设,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100%。

  5.教育改革纵深推进,教育发展释放强劲动力

  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实施“产教城”一体化工程。融通教育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形成三者互利、互促、互进,凸显集约化办学效益的教育园区。截至2020年底,我市已建成教育园区5个(宽城、围场、丰宁、隆化、兴隆),在建2个(承德县、平泉市)。其中宽城教育园区、围场教育园区、丰宁教育园区效益突出,拉动作用明显,成为当地的地标和风景。宽城县“三集中一覆盖”产教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办学模式,得到时任省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实施多元发展战略。公办、民办教育多点开花,在支持公办教育做大做强基础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实现公办、民办教育良性有序竞争。鼓励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开展人才交流和深度合作,鹰城一中由营子区政府提供教育资源,委托民办机构进行管理,使教育质量实现突破;高新区一中由高新区提供资源,由市教育局进行业务管理,教育质量实现快速提升;丰宁县、滦平县、双滦区由政府建幼儿园,民办机构托管,实现优质园普惠化;双桥区初中和小学联手对接建立生命共同体,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步提升。扎实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承德二中、承德八中(艺术高中)、河北省平泉市蒙古族高中、丰宁实验综合高中等一批特色学校,满足了群众对高中段教育差别化、个性化需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7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