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升“七里海香蟹”品牌价值。制定七里海香蟹产品和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管,建立七里海香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挖掘“七里海香蟹”作为宁河区特产、天津市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内涵,讲好香蟹故事,多渠道拓展“七里海香蟹”品牌在外省市的知名度,力争做到河蟹产业链条中每个节点品质可控可追溯,逐渐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与忠诚度,真正获得“七里海香蟹”品牌的溢价收益。

  5.培育“七里海香蟹”龙头企业。延伸“七里海香蟹”生态产业链,示范带动区域内河蟹养殖企业,推动河蟹养殖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发挥七里海香蟹协会的融合指导作用,开展河蟹养殖培训,发布河蟹苗种、防病、销售信息,促进生产、销售、加工基地建设协调发展。成立七里海香蟹研究院,搭建七里海香蟹育种、繁殖、绿色生产、鲜活储养与加工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平台,聚集国内及我市河蟹种业和高效生产专门技术人才落户宁河区,以科技创新助力七里海香蟹产业不断壮大和绿色发展。

  (五)做强种苗产业。依托天津百利种苗培育有限公司、齐心菌类种植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集约化绿色种苗产业,推广应用“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集约化蔬菜嫁接技术”等适用蔬菜生产新技术,打造蔬菜选种、育苗、种植、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实现节本增效。

  1.建设蔬菜新品种选育推广基地。以百利种苗培育有限公司为核心,建立精品蔬菜育种基地,整合全区种业要素和资源,加快蔬菜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重点培育“高产、优质、多抗、耐贮运”且生产性状优异的高端设施蔬菜品种;提升种苗繁育设施设备,加强种苗嫁接技术研究,提高种子商品质量,提高制种竞争力。

  2.做大珍稀食用菌种培育产业园。依托天津齐心菌类种植有限公司,开发食用菌新品种,以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为主导,建设集全国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菌种制备、工艺栽培、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打造食用菌市级技术研发中心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3.打造北方进口花卉种球集散地。依托阿姆斯特(天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国外草种花卉及种球,建设进口花卉驯化实验基地,发展成为以观光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度假养生为主的复合式花卉主题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做强十大特色农产品品牌

  运用市场化标准化手段,做优做强地理标识产品,深挖宁河农产品文化,讲好品牌故事,着力打造“三红两紫一青四白”等农产品品牌,加快绿色食品技术研发,培育农产品加工品牌,提升农产品溢价空间。

  (一)做好“三红”:红椒、红薯、西红柿。以岳龙镇、丰台镇、苗庄镇、板桥镇为重点,结合现有种植基础,发挥板桥镇赵学村西红柿富硒富锶资源优势,岳龙等镇的红辣椒、红薯等农产品先期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种植品种,实施差异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创新开发深加工产品。

  (二)做响“两紫”:七里海紫蟹、葡萄。发挥七里海香蟹、七里海玫瑰香葡萄的风味独特、品质优异、地域特色明显的资源优势,扩大品牌影响力。积极开展七里海香蟹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工作,鼓励七里海香蟹生产企业积极参加天津市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评选。积极推动新“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依托协会做好“七里海香蟹”商标、国家地理标识的使用管理,加快推进品牌塑造提升。到2025年末,七里海香蟹养殖面积达到17万亩,产量达到 240万公斤、葡萄种植面积达到0.6万亩,产量达到 1500万公斤。

  (三)做大“一青”:青菜。筛选一批适合宁河本地的优良青菜品种及种植方式,以“一村一品”促进青菜集聚发展,建立在地蔬菜(农产品)技术开发,重点推广集约化育苗、设施土壤活化、节水灌溉、水肥综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轻简栽培、灾害天气应对和精品蔬菜栽培等关键技术,全方位增强科技对青菜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形成宁河蔬菜品牌特色。到2025年末,青菜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产值达到4.5亿元。

  1.提升发展设施农业。依托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龙头企业,建设提升设施农业3万亩。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各类生产设施和种苗繁育、储藏保鲜、初加工等各类服务性设施,扩大设施叶菜种植规模。

  2.建设科技农业种植示范区。坚持科技支撑、农技农艺相结合,建设有机设施蔬菜高科技示范园,重点承担设施农业适度规模生产示范功能,开展设施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提高都市农业功能。

  (四)做优“四白”:宁河大米,白鳞鱼,长白猪,白色食用菌。

  1.建设以水稻种植为主导的粮食生产区。深挖水稻种植在宁河的历史文化,讲好宁河大米品牌故事,推行水稻绿色生产方式和技术模式,建设水稻加工基地,推动产业链条由单一的大米种植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方向发展。

  2.建设白鳞鱼现代标准化水产养殖区。选建一批规模连片的特色水产品生产示范区。发展设施渔业,培育一批拥有现代化生产设施、现代养殖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的渔业企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行养殖方式转变。通过产业化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区域特色名牌水产品。到2025年末,淡水鱼类养殖面积达到 5.4万亩,产值达到 15亿元。

  3.建设猪肉深加工产业基地。发挥国家级宁河原种猪场带动优势,形成宁河生猪养殖“就近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推动繁育-养殖-屠宰-销售一体化经营,保障肉品质量安全;在传统的加工基础上,积极开发功能产品、特优产品等新型深加工产品,扩大低温熟肉制品生产规模,发展酱卤、熏烤、腊制等中式肉制品,提高肉制品附加值。

  4.建设白色食用菌为主的种植加工基地。提升改造白色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加快冷库、保鲜库、外遮阳、智能放风等设施建设,加快菌种、菌棒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建设,确保食用菌产加销渠道畅通。到2025年末,食用菌种植、加工产值达到0.5亿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