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坚持统筹谋划、科学规划,提升专项规划编制意识,对接实际需要,细化规划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公益性配套共建共享。进一步推进区文化、体育、养老、消防等民计民生设施专项规划的研究,开展现状和规划情况梳理工作,实现公益性配套设施优质均衡发展。

  (二)区域开发工程

  实施“土地强区”策略,充分利用优势土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发展。加强规划引领,加强产城融合,高规格引进企业,引导新兴产业的入驻与发展。主动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全面建设西站枢纽经济区、光荣道智能科技示范区、三岔河口文旅商贸区,增强城区承载力和服务辐射功能。加快推进土地出让,重点突出,齐头并进,形成以大胡同、西站前、西于庄西沽、光荣道为引领,各小块地块为辐射的“4 n”发展布局。让土地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动力,带动地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依托西站交通枢纽设施,拓展核心功能建设,打造产业互补和错位竞争的载体配置,配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基本形成辐射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集商务金融、商业贸易、文化休闲居住于一体的集中展现天津崭新城市形象的综合性城市载体功能区。

  十四五期间,计划出让地块25块,地上建筑面积约450万平方米,加快推动民畅园菜市场等6个地块土地整理。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运营能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十四五”期间,全力推动西于庄、铃铛阁、五十一中南地块、红桥区中医医院、金潞园等58个重点项目建设,施工面积达450万平方米,完工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我区城市面貌和建设品质将显著提升。

  (三)城市更新工程

  坚持以人为中心,大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统筹规划,加强资源的整合与调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立长效更新改造机制,有序推进老旧城区更新改造。坚持保护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完善对保护性建筑的保护机制,尊重和善待城区中的老建筑,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推动新建项目与夜景灯光项目建设的结合,打造都市夜景灯光效果,突出城区特色,高标准打造城市面貌。积极有序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坚持自发自愿、问计于民,用足政策、不设节点,示范带动、持续推进,在有条件的社区积极试点加装电梯,补齐老旧住房使用功能短板。

  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充分融入红桥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完善和优化市政管网布局及小区内部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提升排水防涝系统,合理高效利用非常规水资源,严格控制径流污染,恢复水系良性循环,构建景观生态系统,推进低影响开发建设,积极传承特色水文化,打造“水绿交融、生态宜居”的海绵红桥。结合老旧城区改造,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选取多元化低影响开发措施,实现源头减排,同时随新建与改造道路项目同步完善雨污水排放系统,解决地区内涝积水问题;新建地区以目标为导向,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按照海绵城市要求高标准开发与建设,全面落实海绵目标指标。“十四五”期末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应达到目标要求。

  (四)城市细小工程

  加强资源的整合与调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立长效更新改造机制,有序推进老旧城区更新改造,重塑城市街角形象,提升改造街头景观和人文环境,推动城区建设从整体“写意”到局部“工笔”,从改善“硬条件”到增强“软实力”,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改造沿河老建筑外立面。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有特色、有价值、有景观衬托的老旧建筑,在不改变建筑物原本形态、整体风格、使用功能基础上,对沿河外立面进行优化设计,推动老旧建筑同运河风光、自然生态相协调,实现沿河游览移步换景,促进人水相亲、城水交融。

  补齐社区公共服务短板。充分利用零散点棚户区改造释放空间,规划实施零散地块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一批文化、体育、娱乐、休闲设施,着力补齐社区公共服务短板,有效提升社区品质。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同步完善供水、排水、电力、燃气、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做好能源供应设施、高中压管网、输配电网、供热联网、近期与远期之间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坚持建设与改造并举,建设时序紧凑合理。

  将城市发展细化至每个街区,精细化梳理,精细化管理。对于背街里巷存在的设施不齐、交通不畅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调研,组织力量有针对性的解决一批民生关切的问题。完善公共停车位,挖掘零散停车资源,服务周边居民。

  (五)交通畅行工程

  推动枢纽地区站城一体化进程,实现站城共融、互促发展。结合西于庄及南广场地块开发,推动西于庄地区骨架路网以及西于庄与车站枢纽机动车联络通道建设;加快推动车站与南侧地块间联系道路西青道辅路建设实施,形成地上、地下多层次慢行联络通道。结合随西于庄等地区整体开发、大胡同等地区改造项目,逐步打造安全、低碳、智慧、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做好市政基础设施系统与局部、建设与管理、需求与时序、地上与地下、生产与生活、投资与融资等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提高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建设水平。

  完善公交网络层次,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倡导绿色出行。进一步实现“窄路密网”,打通城市微循环。加快实施地铁4号线,完善地区轨道交通网络,提升轨道交通覆盖度;围绕既有及在建的m1线、m4线、m6线轨道周边站点,优化区域路网体系,重点提升次支路网密度,畅通路网循环功能。加快完善快速路系统,推动子牙河北路、子牙河南路等建设,完善骨架路网体系;结合城市更新改造计划及重点提升地区工作安排,推动西于庄、和苑、科技园等地区次支路网建设;同时加快推动卡口路、断头路实施,畅通微循环网络,提升路网运行效率。“十四五”期间,计划开工道路33条,长度总计23公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