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仍存在短板。部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未充分发挥效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进度慢;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地区雨污分流不彻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厨余垃圾处理水平有待提升。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未完全建立,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建设尚需加强。

  生态保护与修复有待加强。昌平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森林质量偏低,优质的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偏低,非顶极森林植被所占比重较大,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平原造林工程建设的森林离森林城市景观的要求还有差距。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的管控有待加强。存在非法采石、毁林毁地的现象,荒山、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有待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监管体系尚需建立和健全,督察问题整改的闭环管理、跟踪督办机制仍不完善。生态环境执法监察监管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监察与部门之间联动不够、乡镇基本执法力量不足、执法监察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执法仍存在薄弱环节。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有待提升,监测网络有待完善,尤其是基于移动式、在线的监测能力不足,未形成灵活机动的移动在线监测系统。精细化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移动源和面源污染凸显,呈现点多量大面广、布局分散、监管治理难度大等特点,扬尘、移动源、餐饮汽修等的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环境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基于大数据信息化管理的综合管理平台尚未建立,生态环境数据管理能力和共享水平有待提高。

  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服务首都发展为统领,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守护好首都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二、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落实《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推动生产、生活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坚持系统治理,突出重点。坚持环境质量目标导向,坚持源头预防、过程管控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管理思路,系统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着力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坚持减排扩容,协同增效。强调减排与扩容并重,通过加强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扩大生态容量,提升环境承载力。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提升治理能效。

  坚持责任落实,多元共治。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强化排污单位切实承担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强化信息公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三、规划目标

  2035年的远景目标为: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城市美丽昌平目标基本实现,首都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更加凸显。

  2025年的主要目标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垃圾分类成为全区人民自觉行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绿色生态空间持续扩大,生态涵养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自然生态全面修复,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生态城市。

  发展更低碳。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碳排放总量达到北京市要求,本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达24.88万吨标准煤。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达到北京市要求。

  空气更清新。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重污染天数比例达到北京市要求。

  水体更清洁。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北京市要求,消除劣v类水体,考核断面达标率100%。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

  环境更安全。土壤环境风险基本得到全面管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国家和北京市的要求,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7.5%。

  生态更宜居。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1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