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智慧之城建设。加强“数字化社区”应用场景建设,打造“无接触式”平安社区、无障碍扶老助老社区,实现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加强“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建设,实现科学治堵、智慧出行,针对交通违法、车辆乱停乱放、渣土车问题等治理痛点开展智能执法。推进“智能行政办公区”应用场景建设,在行政办公区实现智能政务云办公,提供自动驾驶摆渡服务以及基于5g全覆盖网络的综合应用体验。落地一批智慧政务项目,深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布局建设执政能力、经济治理、市场监管等信息协同系统,提升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推进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建设,加大力度推动城市副中心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开放,推动无人驾驶接驳、无人清扫、无人零售、无人巡检等车辆在城市副中心运行。推进“智慧医疗”,实现医院智能提升,建立城市副中心卫生健康大数据平台,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辅助诊疗。推进“智慧教育”,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等技术,率先建设以育人为核心,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和智慧校园示范。推进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试验区建设,构建用于扩大优质师资辐射范围的专递课堂(双师课堂)教学系统。

  2.加快以“文化科技”为核心的文旅之城建设。加快“科技张家湾设计小镇”应用场景建设,打造数字设计研发平台,实现智慧设计;应用企业上云、手机无感通行、能耗监控等新产品,以及区块链、物联网、5g等技术,实现小镇数字化综合管理。推动“智能环球影城”应用场景建设,全生态、全场景接入ai,实现智能餐饮住宿;建设影城一体化智慧引流平台,实现智慧交通引流。推动“数字台湖演艺小镇”应用场景建设,应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三维实境、多通道交互、机械数控等技术,打造智慧演艺综合体;打造智慧图书会展贸易中心,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国际图书城升级改造,建设数字化出版物贸易中心;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智能语音助手、服务机器人等,建设小镇会客厅。推进“智慧大运河(通州段)”应用场景建设,借助“互联网 ”、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中国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三带合一”的标杆,促进大运河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

  3.加快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宜居之城建设。加强碳减排、碳中和技术研发应用,综合运用地热、光伏等技术改善能源结构,通过先进节能技术应用降低碳排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智慧能源、园林绿化等一批示范项目建设,率先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全市碳中和示范样板。在“智慧大运河(通州段)”实现绿色生态监测保护,持续改善大运河水质,建设大运河水务实时监测平台,实现大运河水质全程监控和远程在线监测、水污染溯源、污染预警等功能;建设大运河智慧巡河平台,实现水域岸线监控,提升保护及管养水平。推进“数字城市绿心”应用场景,建设智能客服、智能诗词亭、智能跑道、智能公厕等,实现公园内智能游览;聚焦城市绿心剧院、图书馆、首博东馆,建设智慧场馆;在公园建设智慧基础设施、智能环境监控、智慧能源等,实现精细化管理,建设运营高效的绿色公园,打造城市森林新地标。

  (三)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发展标杆

  依托数字化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与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数字化为引领,医药健康、现代都市农业、文旅商业、科技服务业、智能制造等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产业经济高地、数字化发展新标杆。

  1.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建设,建设网络信息领域国家级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信息安全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在副中心落地转化,打造国家网络安全高端产业集聚示范基地及网络安全领军人才培育基地。发展新型安全服务综合运营平台,支持企业从安全产品供应商向安全设施运营商转型,打造网络安全设施领域的平台型企业。提升信息内容产业创新活力,依托国家ict技术产业创新基地,构建区域ict领域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测试服务与新型数据中心两大产业。支持建设信息内容消费体验馆、创新孵化基地等载体,促进线上服务、线下体验深度融合创新。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提升、数字技术融合应用,促进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发展。发挥总部集聚优势,布局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依托运河商务区等板块集聚绿色能源管理交易平台、商业服务平台、工业云平台等一批细分行业新平台型企业群体,辐射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数字技术应用聚集区,将张家湾设计小镇打造成数字设计与技术聚集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打造成数字安全技术聚集区,运河商务区打造成数字金融技术聚集区。

  2.高质量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以漷县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推进一方健康谷园区建设,发展互联网云医院、医疗云、医疗养老大数据、智慧养老等细分产业,推动生物制药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发展,持续培育百亿级规模的龙头企业,持续培育年收入超过十亿元的产品。加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进智汇中心科技园、产业园建设,加快医药及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促进企业科研成果临床验证,实现医疗机构科研成果在企业产业化。发展中医药特色产业,加强先进中医器械和中药制药设备研发,开展产业化关键技术、先进工艺、新材料应用和产品研发。

  3.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依托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特色优势,发挥与国内外种业企业及中国农大、农科院合作的资源优势,加快引进现代都市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加强种子库建设,强化现代种业科技创新,攻克生物育种领域一批关键技术,推动农作物重大新品种创制。支撑粮食安全,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区,加快布局涉农、涉种领域技术开发,大力引进种业重点企业,建设集育种、展示、评价、交易、服务于一体的全国种业科技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培育ai种植等数字农业。加快推进西集现代农业产业园、于家务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北京通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结合于家务科技农业小城镇建设,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示范推广,着力发展“互联网 农业”模式,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