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生领域人才涵养工程
围绕社会民生事业发展需求,聚焦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在教育、卫生、文化等重点民生领域,引进和培养一批精通业务、引领带动作用明显的高层次人才。到2025年,打造一支与区域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相匹配的民生领域人才队伍,构建国际化特色突出的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人才集群。
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实施“双名工程”(名师名校长培养引进工程),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教育人才、国际化教育管理人才和高水平骨干人才。坚持引育并重的教育人才工作理念,探索建立高层次教育人才专项引进机制,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培养培训体系。建立教育人才国(境)外研学机制,增加国际培训交流渠道和机会,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教育管理人才。探索实施骨干人才交流服务计划,通过岗位轮调、在线培训、共享资源、集中面授等形式,带动全区教育教学人才共同成长发展。加强国际学校、民办学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化教育机构的人才规范化管理,加大对教育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力度,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围绕构筑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完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朝医三名(名医院、名学科、名医生)工程”,重点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多岗位胜任力的卫生健康专家和管理领导人才。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技术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卫生健康人才。着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院前急救、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等专业人才发掘培养。优化中医药人才师承、培养和保障机制,建设区级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教学基地。聚焦医养康养、健康管理、托育服务等新业态,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托育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创新运用多元共享的智力开发机制,建立一批国际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站,打造跨区域医疗专家队伍。探索优化医师多点执业机制,充分发挥医联体的专业优势,实现区域内卫生健康人才的全面快速成长。
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重点支持培养一批在文艺创作排演、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文化活动策划运营等领域有技能专长的公共文化优秀人才。重视挖掘和培养扎根基层的非遗传承人、文化能人,推进文旅人才交流平台落地,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探索完善基层文化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机制,鼓励人才参与文化领域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结合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有针对性地培养赛事管理型干部人才队伍,统筹推进体育管理人才、竞技体育人才、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全产业链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四)社会治理人才筑基工程
围绕率先形成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目标,结合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特点,针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社会专业机构等不同特点,实施分层分类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治理人才队伍,进一步筑牢社会治理根基。
聚焦提升党政干部队伍治理能力,推进社会治理相关岗位差异化选配,发现启用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优秀干部。统筹利用调任、招录、遴选、选聘、特聘等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岗位和公务员队伍的渠道。持续实施“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选培计划”,大力开展公共管理、城市治理等领域专业公务员定向招录,吸引或聘用一批管理型、专业型干部及城市治理领域领军人物到朝阳任职、挂职。实施加强朝阳区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建设“1 n”政策体系,从源头建设、培训体系、成长路径、考核激励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系统化、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师资库、课程库、数字教学资源库,做优做强主体班、专题班等基础教学,探索培育“朝阳凤凰讲堂”“小班训”等特色品牌,促进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提升。
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一支年轻化、专业化,掌握社会工作前沿理论的人才队伍。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开发青少年事务、养老服务、医疗救护等社工专业岗位。选派优秀人才到社会工作发达地区学习交流,鼓励支持基层社会治理人才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选拔一批优秀社区工作者、基层专职党务工作者进入事业编干部队伍,特别优秀的选拔进入公务员队伍。依托“爱岗敬业模范社工金蜜蜂奖”等加大对基层社会治理人才的激励力度。出台涵盖评定、培养、交流、服务、激励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培养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进一步发掘乡村能人、村民代表、居民代表等参与农村地区治理。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支持服务乡村振兴。
持续增强社会力量共治合力,汇聚法治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国际传播等各领域优秀人才参与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加大社会组织及专业社会工作者培育扶持力度,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治理。进一步推进实施“责任规划师”制度,探索企业社区治理模式,引导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和专业人才参与治理。鼓励具备社会工作、应急救援、外语等专业知识的技能人员提供专业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五)青年英才储备工程
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青年人才“蓄水池”。扎实做好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扶持工作,引进和培育一批学术成就或工作业绩突出、能为区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形成各领域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到2025年,引进认定青年拔尖人才150名,扶持培养优秀青年人才3000名,重点领域青年人才国际化培训达到10000人次,在高新技术、商务服务、金融、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形成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青年人才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