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服务人民。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我市气象部门有效落实,推动双辽气象与地方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为实现双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2.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顺应信息化、智能化趋势,聚焦气象核心技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发挥人才在事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3.坚持深化改革,依法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气象改革,发挥好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快完善适应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不断加强气象法治建设,深化气象开放合作,着力激发双辽气象事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全面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坚持系统观念,协调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定不移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围绕双辽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提出的新需求,不断提升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和水平,提升气象业务和服务质量效益,推进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5.坚持开放合作,共享发展。深化气象开放合作,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度融入双辽经济发展战略。加强与科研机构、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促进气象信息服务与社会服务资源共享应用,形成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工作格局。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吉林省气象局、四平市气象局决策部署,紧扣双辽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加快推进气象强国建设为指引,以服务保障双辽发展战略、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推进双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解决气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构建趋利避害并举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立体智能的现代气象监测网络体系,着力构建智慧精准的现代气象预测预报体系,着力构建协同开放的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着力构建规范有序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激发气象发展动力和活力,提高气象发展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气象基础性作用和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到2025年,基本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科技创新、气象服务、气象预报、气象监测和气象治理体系,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夯实,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作用明显增强,气象保障双辽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更有成效。气象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保障和改善民生、乡村振兴战略、人工影响天气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贡献更有成效,双辽气象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趋利避害并举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
1.夯实综合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推进新时代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发展基于影响的气象决策服务。完善全市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全天候精密观测;积极发展精细化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提高气象灾害预报精准度;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显著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社会覆盖面。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客观认识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健全灾害风险防范制度,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工作机制,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责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灾害防范应急决策水平,构建与综合减灾相适应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组织责任体系,继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
2.建设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坚实屏障。持续开展森林火险和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监测预报预警业务,深化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业务。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气象应急保障能力。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常态化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3.强化乡村振兴气象基础支撑作用。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完善农业现代化气象保障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气象保障能力,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全生育期的精细化智慧气象保障服务。优化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实现农业气象观测和灾害监测精细化。提升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实现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行政村全覆盖,加强农村气象服务站和信息员能力建设。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提升保障粮食安全气象服务水平。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关键指标、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研究,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推进市级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化能力建设和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水平。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重要农事期的人工增雨作业力度,加大森林防火期人工增雨降低火险等级作业力度。针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常态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4.持续推进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智慧气象发展应用,加强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智能网格预报等新技术新产品在农业气象服务的应用,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提升农业气象监测预报业务的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着力提升农村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提高气象服务“三农”和土地保护能力和水平,强化趋利避害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