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高传染病疫情救治能力。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完善市、县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合理配置辖区内卫生应急救治资源,确定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留观室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急诊、重症、呼吸、检验、麻醉、消化、心脑血管、护理、康复等专科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市级传染病救治网络,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鉴别诊断治疗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发挥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作用,完善中医药疫病防治体系,提升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应急与救治能力。不断完善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心理援助、健康宣教和物资保障等紧急医学救援同步处置流程。强化信息报告,建立和完善与相关部门的信息相互通报机制,保证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处置和及时救治。强化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和调配,做到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市级储备与地方储备相结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储备与用户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加强医疗机构应急物资配置,做到储在平时,用在急时。
(五)强化医防融合机制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探索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员交流机制,互派专业人员交流学习。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高血压和ii型糖尿病为切入点,实施城乡社区慢病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工程,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1—2名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员。探索建立以基层医生团队为绩效考核单元、以健康结果和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提升基层慢性病诊疗、随访、健康管理全流程服务能力。推动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机衔接,形成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专栏1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项目
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推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满足工作需要;推进区域公共卫生实验室建设。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加强医疗机构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建设。
中医药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依托现有机构建立中医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加强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
医防融合。做实做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传染病防控项目,提高防治结合和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三、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扎实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一)健全完善全民健康制度。健全卫生健康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四平市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的落实,建立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机制,形成政策上支持、工作上配合、信息上共享的强大合力。建立专项行动年度监测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实施好年度监测、评估和考核工作,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全力抓好专项行动落实,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完成各阶段目标任务。
(二)普及居民健康生活。
1. 加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健全并完善由各级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立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深入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在全市范围内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落实国家“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每年选择一个主题作为健康素养传播的重点内容,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推进健康县区建设,国家和省级健康县区比例不低于40%。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二级以上医院中健康促进医院比例不低于50%。突出加强新时代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学生体质监测,在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切实保证学校健康教育时间。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终身受益的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健康根基”。持续推进中小学健康教育促进行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康教育组织,设立医务室或保健教室、心理咨询室,聘请有资质的心理老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缓解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压力。
2. 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全面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倡导树立珍惜食物的意识和养成平衡膳食的习惯。推进城乡营养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营养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开展营养健康餐厅、营养与健康学校等营养健康场所建设,强化对学校、养老机构等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实施控烟行动,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提高控烟成效,强化戒烟服务。
3.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共享,提高健身步道等便民健身场所覆盖面,努力打造百姓身边“15分钟健身圈”。广泛组织开展“健康四平•爽动盛夏”“健康四平•乐动冰雪”等全民健身活动,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强化学校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1小时以上,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探索建立“健康小屋”,促进体质监测、运动健康服务及科学健身指导相结合,提高健身与健康指导服务水平。深化体医融合,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加强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运动处方库,推进处方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