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互联网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示范基地。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智慧广电建设。支持“三农”题材网络文化优质内容创作。建设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体系和乡村数字治理体系,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进涉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
第七章 构筑可靠的网络安全屏障
遵循国家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要求,完善安全基础资源,积极推动安全统一平台搭建,为基础设施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以及新技术应用安全提供立体化的安全技术支撑。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安全运营服务水平。提升数字城市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第一节 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网络安全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制度以及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制,落实检查督查机制,开展网络信息安全监测和预警通报,推动跨部门协同联合执法,依法严肃查处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建设政务网络和公共数据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信息的汇集与研判,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和安全保障队伍,强化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定期完善更新应急预案,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分析研判、应急处置和快速恢复能力。
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体系。推动各行业、各单位全面落实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要求,实现安全与应用协调发展。推进关键数据实现同城、异地灾备。统筹做好密码设施、身份认证、可信软硬件等安全设施体系化建设,统一提供密码、数字证书、电子签章等基础安全服务。推进重要领域密码应用,建立以身份为基础,以资源为核心目标的网络安全访问体系。到2022年,政务云网、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的关键基础设施具备高效先进、风险可控的安全防护能力。到2025年,重要领域数据资源、重要网络和系统防护能力显著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关键基础设施防护体系。
第二节 增强数据安全保护监管能力
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明确各区县、各部门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重要数据具体目录,对列入目录的数据进行重点保护。建立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安全责任认定制度和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基于应用场景建立覆盖数据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个人隐私、商业秘密、跨境数据等风险评估和综合防范。建设覆盖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监测预警系统和安全评估机制,实现对数据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日志汇聚、监测分析、安全审计。建立公共数据分类分级和预警处置机制,加强数据发布企业知识产权及个人隐私保护,实现数据事前管审批、事中全留痕、事后可追溯。
第八章 强化实施保障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数字锦州建设主要领导责任制,推行“项目化实施 专班化推进”方式,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高效协同机制。强化清单式闭环管理要求,完善谋划工作、实施举措、解决问题、反馈激励的工作闭环。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健全数字锦州建设考核评估体系。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推广典型应用,鼓励基层创新,建立容错和奖惩机制。加强顶层设计,为数字锦州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健全驱动全市数字锦州发展的动力机制,持续提升数字锦州建设能力。
第二节 强化人才支撑
加强锦州市数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人才规范化管理。以企业和项目为载体引进数字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继续推进“人才 ”行动,对引进的数字化发展领域项目团队和高端领军人才予以支持。鼓励骨干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培养产业急需的数字应用人才。完善数字锦州专家库,为我市数字锦州建设工作提供咨询建议和技术保障。加大数字领域专业培训力度,提升各级公务人员、企业家、创业者群体数字素养,不断增强数据汇聚、共享、分析和运用能力。
第三节 完善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数字锦州建设政策标准规范,加强数据资源管理标准的规范和统一,完善地方性管理办法。在业务流程再造、事中事后监管、数据共享和电子材料应用等方面,制定与数字建设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健全各级各部门(单位)协同联动的综合协调机制和管理机制,实现全流程管理。围绕“三篇大文章”相关重点企业给予,加强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数据上云集聚,加快5g基站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有效推进网络法治化的举措,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网络安全制度规范,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能力和安全可控水平。
第四节 落实资金保障
加大对数字经济相关建设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及其有关部门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各类试点、示范或配套项目,加快相关领域建设进度。加强市财政对数字锦州建设工作的支持,统筹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等财政资金,集中支持大数据应用、电子政务等领域项目建设,并强化对资金使用过程的动态监控。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城市的建设和运营,积极与电信运营商、知名it企业等合作,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数字城市运营模式。
第五节 营造发展氛围
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宣传媒介,及时宣传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和市民应用感受、企业应用评价,调动公众参与热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提高社会公众对数字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关注度,汇聚各方合力共同推进。开展数字城市建设“问需于民”问卷宣传活动,充分了解和及时回应企业群众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实际需求和建设期望,收集社会各方意见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