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制度体系。着眼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落实“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确保“十四五”期间开展补贴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次,各类技能培训中女性占一定比例。对接服务数字辽宁智造 强省战略和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实施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广泛开展新职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加强高校毕业生和城镇青年、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脱贫人口、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就业困难人员等技能培训,落实培训、技能鉴定、生活费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推动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提升,提高劳动者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能力。根据制造业需求,重点开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大力培养制造业技术工人。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储备技能培训、通用职业素质培训,积极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安全生产素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以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按照“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的要求,统筹开展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返乡入乡群体技术技能培训、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带头人专项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等,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加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大赛。继续实施“雨露计划”,鼓励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职业教育,对参加中高职教育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在校期间每学年给予资助,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增强就业本领。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结合丹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着眼丹东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引导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企业生产必须等领域集中。构建多元培训载体,支持企业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推进优质技工院校建设,加大技工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推进技工院校扩招,有效增加培训供给。采取政府按规定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引导民营企业和职业院校签订“订单、定向、冠名、新型学徒制”培训协议,探索本市企业与市内外职业院校“订单式”联合办学,打造技工教育特色品牌。鼓励支持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工作。探索“互联网 职业技能培训,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 ”等先进培训方式,鼓励建设互联网培训平台。创新培训内容,加强职业技能、就业技能和创业指导培训,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力度。动态调整政府补贴性培训项目目录和补贴标准,增强劳动者、培训机构参与培训积极性,做好职业培训券推广使用工作,提高培训针对性,确保培训资金规范安全运行。

  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执行职业教育国家标准,推行“学历证书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健全职普融通机制,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习成果双向互通互认、纵向流动。“十四五”期间,积极推动市技师学院健康养老和智能制造等现代化专业建设,高质量完成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国家试点校等教学项目。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面向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完善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鼓励行业协会、跨企业培训中心等组织中小微企业开展学徒制培训。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改善市技师学院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技能大师工作站(室)项目建设,争取2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力争建成数控加工专业和烘焙专业2个世界技能大赛省级集训基地。组织技工院校全方位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类培训计划,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大力支持民办技工院校发展,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技工院校。持续扩展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形成“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

  深化技能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优秀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制度,突出青年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十四五”期间遴选“丹东市拔尖技能人才”20名,造就具有国家水平的青年技能人才。打造“丹东工匠”、“手表制作大师”等优秀高技能人才品牌,评选“丹东工匠”20人左右,“手表制作大师”15人左右,推荐“辽宁工匠”10人左右。组建我市职业技能竞赛集训队,在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赛出佳绩。鼓励企业依据技能等级设置技能岗位津贴,畅通由低到高可预期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支持企业建立首席工匠制度,发挥首席工匠在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技能攻关及示范引领等方面作用。市、县(市)区政府可择优对企业认定的首席工匠给予技能岗位津贴。深化技能大师工作站(室)建设,鼓励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站(室),形成技能大师工作站(室)梯次建设体系。“十四五”期间,推荐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站(室)4家以上。拓展技能大赛平台,健全以省级技能大赛为引领市、县(市)区级技能竞赛为主体、企业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专栏6 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工程

  1.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各类城乡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次;到2025年底,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5%。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5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