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实施争创一流学科、推动在鞍高校内涵发展工程。到2025年,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在鞍高校办学水平,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在鞍高校的“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团队建设,培育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提升学科建设质量和水平,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引导科大发挥在钢铁、菱镁、材料、冶金、矿山等专业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产业与技术融合,加快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结合,提高鞍山传统的钢铁、冶金、制造等产业优势和深加工技术。以“双鞍”融合为契机,推进科大与鞍钢在钢铁深加工、矿山综合开发、冶炼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为鞍钢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推动师院申硕成功,主动融入鞍山“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广泛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实质性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使纵向项目上水平、横向项目创特色,实现科研经费稳步增长。积极建设社会治理学院、“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等新型高校智库和研究基地,努力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库和人才库。
(十)实施“五育并举”、推动综合评价改革工程。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途径,结合立德树人,深入开展公民教育、公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大力发展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通过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首创精神的新时代公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工作,完善学校体育发展体制机制,强化体教结合,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监测预警,开展体育锻炼,改善硬件环境,坚持家校联动,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近视防控体系,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1-2项专项运动技能,广泛开展课余体育锻炼,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加强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建设一批乒乓球特色学校,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到2025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20所以上。完善校园竞赛体系,支持学生参加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支持优秀体育特长生参加体育业余训练。继续发挥鞍钢高中男排和鞍山三中女排两个传统体育项目优势,取得更好成绩。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加强和改进美育,加快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美育机制,提高学生审美水平与人文素养。实施美育提升行动,补齐农村中小学美育师资,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建设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传承基地,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展演活动和戏曲进校园。
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实施各学段劳动教育计划,丰富劳动育人途径和方式,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每学年以集体劳动为主设立劳动周。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形成科学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一区一案、一校一策”原则,积极拓展劳动教育场所。配齐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及兼任教师,鼓励聘请劳动模范、企业技术能手、专业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人才作为学校的兼职劳动教育教师。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丰富学校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内容,提升青少年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
(十一)实施新时代师德、师风、师能全面建设工程。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崇尚尊师重教,让教师扎根教育,更好的教书育人。实施师德师风全员培训工程,强化师德师风正面引导,探索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科学化、精细化、可量化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建立能上能下的岗位管理制度。完善中小学教师分配激励机制,强化绩效工资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作用,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强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建设。以新课改为背景,组织全市专任教师5年内开展360学时的通识培训。实施校本研训特色培训,每年培养校本研训种子教师1—2名开展校本研训。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学历提升工程、青蓝工程,大力实施名优教师梯队建设工程,不断拓宽新教师补充渠道。加强乡村师资建设,每年组织100名农村地区班主任教师到沈阳、大连等地实施跟岗学习培训;每年组织农村地区骨干教师培训班2次,人数不少于100人,学习先进地区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组织乡村教师导师团开展定期送教下乡、送培下乡活动,每年为农村地区培训骨干教师800人次以上。加强各级名师工作室建设,到2025年培养省级以上名师10名、市级名师200名以上,其中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不少于20%,实现市级以上名师工作室全覆盖,每年对市级以上名师进行不少于40学时的集中培训。5年内选拔200到300名青年卓越教师,依托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搭建培养平台,开展“读研式”深度培训。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合理确定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提升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水平,为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保证特殊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十二)实施优化教育治理结构、推进依法治教工程。构建“党委全面领导、部门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各方共同推进”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凸显学校办学主体性,增进办学专业性,明晰学校权利和义务,完善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助推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增强办学活力。落实中小学在教育教学、资金使用、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特色发展等方面的自主权。落实依法治教,推进普法进校园,切实保障适龄女童受教权力,坚决打击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霸凌,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适龄女童入学率,保障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根据就近入学原则,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完善以“奖、贷、助、补、减”多策并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学有所教、不让一名学生因残失教、因贫失学。全面推行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全市学校(托幼机构)食堂100%实现“互联网 明厨亮灶”,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