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2022年,是海西发展进程中极为艰辛、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影响,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超预期影响,我们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要求,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格尔木疫情防控歼灭战、各地区疫情多点散发阻击战,妥善处置那棱格勒河流域超标洪水,防住了疫情、稳住了经济、守住了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海西担当、海西作为,共同绘就了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的时代画卷!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社会各界人士和老领导老干部,向驻州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对口支援海西的国家部委、中央企业、浙江省,向帮助支持海西的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兄弟市(州),向所有关心、支持、推动海西发展的各位领导、企业家、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海西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提档升级、“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方面制约明显;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生态文明建设还需持续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偏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项目落地难,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仍需加快;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需持续提升。同时,少数干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未禁绝。对此,我们将正视问题、直面差距,持续用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推进现代化新海西建设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奋力推进产业“四地”建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再进、进中更优,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西取得新进展。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能降碳、主要污染物减排、生态环保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特别是陈刚书记在海西调研时的讲话要求,深入落实抢抓机遇促发展“1 12”行动方案,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年、投资项目攻坚年、产业链长制推进年、招商引资提效、城乡环境清洁、生活品质提升“六大行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产业“四地”建设为牵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盯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做实循环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奋力做强盐湖产业。围绕钾、锂、硼等国家战略资源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州内外各类创新平台,精准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应用,为盐湖产业发展夯实科技支撑。加强盐湖资源勘查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开展深层卤水勘查及技术经济评价,推进10万吨金属镁一体化项目技术改造。稳步提升碳酸锂产量,持续推动钾肥扩能,为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作出海西贡献。引导盐湖产业向新材料领域拓展,全力抓好盐湖4万吨基础锂盐、中信昆仑锂业2万吨碳酸锂、亿纬锂能10.5吉瓦动力储能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
着力做大清洁能源产业。有序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推动第一批大基地建成并网、第二批大基地全面开工建设。加强基础调峰电源建设,积极争取火电、气电项目。提高新型储能电力调峰能力,加快大柴旦140万千瓦等4个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格尔木南山口24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力争建成压缩空气储能、光伏制氢等一批示范项目。增强电网汇集能力,加快750千伏昆仑山输变电工程,推动格尔木大格勒和中灶火750千伏变电站及线路等工程纳入国家电力规划。扎实推进“碳达峰”各项重点任务,提升零碳产业园区规模,加大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力度。释放清洁能源产业链式效应,大力发展光伏风电装备制造,加快推进在建重大项目建设,把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