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要素保障。突出“亩均效益”,聚焦项目审批、用地、用能、资金等方面的难点堵点,运用好国土“三调”成果,推进产能补充。做优做实要素保障,加强沟通协作配合,着力破除制约瓶颈。以“链长制”为抓手,创新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台账管理、清单推进,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对表作战、优化服务,不断提升谋项目、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
(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紧扣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两条主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六项工作机制”为抓手,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2亿元,全力提升镇域经济、特色经济、集体经济、联农益农经济,把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摸清群众需求,精准开展就业帮扶,抓好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新增就业、就业技能培训、苏陕劳务协作等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各项稳岗就业政策落地落实。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五大振兴”,加快推进县、镇两级《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开展35个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高标准创建南斗村、善家河村、哭泉村、棋盘村等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进一步推广“龙头企业 村集体经济组织 合作社 农户”模式,不断延伸苹果、玉米、核桃、中药材等产业链条,力争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培育示范家庭农场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200人。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拓展财产性收入增收空间,保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围绕乡村建设“183”行动,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通村道路提升改造、农村供水工程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五大行动。创建示范样板村12个、重点达标村12个、干净整洁村9个,完成卫生厕所改造500个。落实县乡道路“双路长”制,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哭泉镇料石坡村至云梦乡南古村路面改造工程及太安镇、哭泉镇镇区停车场项目建设。实施八丈塬村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南斗村、榆树湾村、雷塬村3个农村污水处理站,强化建管结合,持续增强农村安全饮水可持续运转能力,着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硬件”的现代化水平。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和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力争全县文明村镇创建率达到85%,逐步实现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等“软件”的现代化。
(三)调产量提质量,做优特色现代农业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两条红线”,持续巩固全省粮食生产激励县创建成果,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探索构建高标准农田“建管用”长效机制。落实落细种粮补贴政策,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管制,推广“5335”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推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深度融合,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42万亩、产量不低于18万吨。实施玉米(地标保护)全产业链品质提升项目,建成棋盘玉米仓储烘干基地,辐射带动仓储烘干点3个,稳步推进集玉米生产、仓储、加工、物流、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确保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提升果业发展水平。坚持做优苹果产业,以“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为目标,推广苹果种植“三新”模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物流园冷链仓储及基础设施、尧生苹果产业融合示范区、山地苹果建园配套基础设施、淌泥河村苹果示范园数字化提升试点等项目建设进度,新栽植山地苹果1万亩,新建家庭式(田间地头)苹果单体冷库30个以上。不断扩大“宜君核桃”品牌影响力,品种改良2000亩、综合管理8000亩,积极引进核桃深加工企业,核桃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
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建立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与延安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建成博士工作站、专家实验室,完善技术创新链条,精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千头种猪基地、千头肉牛养殖场等项目建设进度,实施陕西省猪种质创新中心建设与优质高繁育猪新品种培育、颐云农业生猪育肥场建设项目,全县年出栏生猪10万头、肉羊1.4万只、肉牛2000头以上。发展高山冷凉蔬菜5000亩以上,栽植食用菌300万袋,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四)扩产能增效能,不断提升工业实力
夯实传统工业“压舱石”。紧抓市场机遇,进一步释放石油、煤炭生产产能,不断扩大工业投资,壮大工业体量。实施宜兴达60万吨精洗煤二期和煤炭工业公司铁路专用线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年产原煤200万吨、精洗煤270万吨、发电11亿千瓦时。新增油气勘探井2口、石油开发井35-40口,新增产能0.6万吨,年产原油3万吨以上、天然气500万方。抓好飘安医疗物资二期医用生产线建设,支持方舟制药新厂全面投产。制定出台白酒产业发展规划,做靓地方品牌,发展壮大白酒产业。
开足首位产业“加速器”。充分发挥“一中心、五平台”作用,以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为方向,抓好中药材种植、烘干、加工、检测、仓储、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延伸,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5个、收储加工基地2个,加快中医药产业链服务基地、中药材大数据中心、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实施中药材趁鲜切制项目,力争中兽药生产基地项目落地实施,探索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全力打造渭北食品医药聚集洼地。设立集“名医坐诊、中医理疗、康养体验”为一体的彭祖药谷健康旅游康养工作室,在全省范围内铺设彭祖药谷智能轻养柜100台,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