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梯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揭榜挂帅”行动,组织实施3个科技重大专项、2个以上制造业领域重点研发项目,推动研发活动、研发机构“两个全覆盖”,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大幅提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8%以上。深化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00家以上。实施市场主体梯次培育工程,支持24家“金种子”、“银种子”上市后备企业发展壮大,新增培育“雏鹰”、“瞪羚”企业70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5家、单项冠军10家以上。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制胜未来。我们将秉持“懂得、舍得、等得”的培育理念,聚力提升“创新力度”、“创新密度”、“创新浓度”,形成既有“大象军团”,也要“蚂蚁雄兵”的创新企业矩阵,让江夏发展的动能越来越强劲。

  四、优化发展环境,擦亮高质量发展“金名片”

  打造降成本的环境。加快推动“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助力企业降本减负,打造成本洼地、服务高地。营造亲企新环境,探索提供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政务服务,深化“一业一证”、“证照分离”等改革,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推出助企新举措,创新破解企业用工、用地、用气等问题,深入实施“承诺可开工”等改革项目,降低要素、物流、市场开拓等成本。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10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打造惠企新场景,创新“市民之家”服务,迭代“亲清江夏”平台,开辟“找市场”、“找成果”等特色服务,努力让市场主体享受最大限度的红利、得到最大程度的受益。

  打造适合创新和人才生活的环境。真心敬才,培育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浓厚氛围。诚心引才,实施“人才留夏”工程,招引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5个以上、市级以上高端人才30人,留“夏”大学生2万人以上,最大限度集聚“发展合伙人”。悉心爱才,坚持“三生融合”,大力推进科技工作者社区建设,提供高品质“类海外”人才环境。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新投入使用人才公寓1500套。迭代升级人才政策,探索推出人才服务卡,统筹解决好人才落户、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精心用才,实施“城市与青年共成长”工程,争取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打造青年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举办高水平“双创”活动,使各类人才在江夏都能创新有平台、创业有机会、创造有回报。

  打造适宜市场主体成长的环境。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创建“金融信用区”和“融资便利区”。依托高瓴、同创伟业等头部基金管理机构,打造创投集聚区。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创新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模式。优化政府基金管理体系,发挥武汉都市圈等基金引领作用,提高合作基金返投落地成效,引进亿元以上返投项目20个,新增落地产业子基金200亿元以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参与重大工程和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四上”企业100家。提高创新包容度,对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构建政企联动新模式,设立“企业家日”、“营商环境日”,开展“亲清下午茶”活动,让市场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

  发展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我们将树牢改革思维、提升改革胆气,迭代优化、示范争先,努力把好环境打造成江夏最闪亮的金名片。

  五、加快乡村振兴,拓宽高质量发展“共富路”

  发展高质高效现代农业。加强稳产保供,推进“米袋子”、“菜篮子”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做强特色产业,重点扶持蔬菜、粮油、畜禽、水产等9大产业链,新增市级农业示范社、家庭农场13家,引培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新增“二品一标”农产品10个以上。抓实农业项目,启动山坡食品加工园、法泗猪猪乐园、金水现代都市农场等项目建设,推进鲁湖eod、未来家园、海洋养生谷、金口“江南水乡”等三产融合项目,加快安山农产品加工园、法泗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省乡村振兴果茶园等提档升级。夯实生产基础,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强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启动六合、浮山、贺站等灌区改造,加快鲁湖电排站、花莲湖泵站等设施更新,全力保障农业生产。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规划刚性约束,编制完善南部街道控制性详规,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房风貌管控,重点建设2个和美乡村示范片、10个以上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湾)、7个以上休闲游示范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新(改)建农村公路140公里,完成龙床矶水厂扩容,谋划山坡水厂改扩建。统筹做好“电气网邮”等设施配套。巩固平安乡村建设成果,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垃圾和污水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统筹推进强村富民增收。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引育农村职业经理人、农村致富带头人、乡村工匠和高素质农民,新组建并实质化运营强村公司13个以上,新增年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的村10个以上。创新思路用好乡村资源,谋划建设乡村农创中心,打造“产学研推”平台,催生培育文化创意、民俗体验、科普研学、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场景。探索农房激活、土地股份、产业联结等资源盘活方式,推动农户收租金、分股金、挣薪金。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强化供销为农服务,深入推进“国企联村”行动,探索打造一批“共富工坊”、“共富车间”。各涉农街道至少形成1条乡村精品旅游路线、打造1个绿色共富产业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官网地址下载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96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